在慈善义演现场,王海滨的邻居们唱歌送上祝福。 袁婧摄
■文汇报记者 祝越 何易 沈竹士
昨天,由本报通过“文汇汇帮忙”微信公众平台,联合闵行区委宣传部、闵行区文明办、共青团闵行区委员会、华漕镇政府共同主办,数十家单位协同承办的“上海好邻居救火真英雄”王海滨众筹募捐慈善义演在上海城市剧院如期上演。一千多位爱心市民因为他而集结,一笔笔善款不断累加。据初步统计,整场义演加上场外同期举行的后备厢爱心义卖共为王海滨募得173万余元。
媒体人聚力众筹义演活动
得知因在火灾中救援全楼邻居而严重烧伤的王海滨需要巨额医疗费与康复费后,文汇报社自7月13日起通过《文汇报》和“文汇汇帮忙”微信公众号向全社会发出了众筹义演义卖的倡议。每一个义演众筹的加盟者,都被王海滨的故事深深打动,愿意用自己所长不计报酬地帮助他。一大批媒体人在报道王海滨的同时加入到本次义演众筹活动之中——东方卫视制片人汪琦出任导演,舞美、音效、视觉设计等一套专业的班子众筹而来;城市剧院则拿出场地,免去了一切杂费。
与“上海好邻居”同名的上海电台主持人王海滨,昨天工作到凌晨1点,但依然于清晨赶到城市剧院参加排练。他说:“我也叫王海滨,我还是一个媒体人——参与这次活动,是我的一份担当。”在昨天的活动现场,他主持了三个众筹环节。
上海电台主持人秦畅不久前因病一度失声,直到演出当天仍然没有完全恢复。昨天,她仍然坚持上台主持——嗓音有些沙哑低沉,但充满磁性的声音令全场感动。
义演的另一位主持人——上海市闵行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汪嘉麒还“啃”下了一个重头节目——题为《那扇门》的TED演讲。
社团人穿越城市为海滨加油
由于时间紧张,义演节目的众筹时间只有半个月,但全市却有20多个团队前来报名。由于演出时间的限制,最终登台的只有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童声合唱《世界很小,是个家庭》,上海消防总队政治部文工团的情景讲述《写给海滨的信》,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办事处、虹口区欧阳街道文化中心秋之韵舞蹈队联合排演的串演《把爱传出去》。
而原定上台演出的杨浦区延吉社区第三睦邻中心的节目在最后一刻因时长原因而无缘亮相,但他们毫无怨言:“穿越了大半个城市,只为给海滨加油。”
“有你这样的好邻居是我们的福气。英雄加油!”王小燕就住在王海滨楼下,直到现在,她还记得火灾发生那一晚王海滨的敲门声。在舞台上,她和小区街坊邻居集体亮相,一曲《感谢你》道尽大家的心声。
黄浦区青年社团“零壹公社”精心制作了微电影《梦田》,王海滨被还原成我们这座城市中众多追梦年轻人的一员。微电影用闪回方式传播这样一个理念:王海滨的义举激励着更多年轻人,也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在自私成为一些人常态的时候,王海滨这个年轻人在危难之际通过无私的大爱帮助身边的人们,这使不少文学界人士都非常关注他。”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专门来到义演现场,并带来了他亲笔签字的散文集。赵丽宏还带来了著名残疾人作家王志冲签名的新作《奥斯特洛夫斯基传》。王志冲长期卧病在床,却从未放弃写作的梦想,他在书中扉页上为王海滨写下“纵然到了生活不能继续下去的时候,也要努力前行”。
社会人众筹善款173万余元
此次义演的门票通过微信支付、团购等多种渠道众筹,800张义演门票所得8万元款项全部捐献给海滨。
在微信商城的后台,有位远在辽宁的购票人留言说,“我无法来到现场,特买票支持中国好邻居。”83岁的李琳瑛昨天起了个大早,她早就通过《文汇报》得知当天会进行王海滨爱心义演的消息。由于不会操作网络平台,她特意带上600元积蓄到现场捐款。
89岁的赵枫带着小区邻居们众筹的700元善款来到城市剧院,希望现场购买爱心义演门票的他得知800张义演票早已抢购一空之后,遗憾地说:“希望自己的小小帮助能够让海滨好起来。”
在义演现场,主办方设立了三个众筹环节,将王海滨第一期康复阶段所需要的设备费、陪护费、生活费、医药费等进行拆分众筹。新东苑国际投资集团、虹桥国际特产电商物流港、燎申集团、新月工具有限公司、互邦医疗器械、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诚创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市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森马服饰有限公司、市政养护管理有限公司、优乐加城市工业园、绿亮集团有限公司、荣怡制衣有限公司、国拓实业有限公司、浦发银行闵行支行、九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闵行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农商银行闵行支行、钢钢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瑞安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正义园艺有限公司、拓璞数控科技有限公司、闵行区民革青年委员会等企业和个人踊跃募捐,最终募得158.3万元。
在义演举办的同一天,春申文化广场和仲盛商城广场上,近80辆自发前来的爱心车辆进行了后备厢义卖。绿地·云峰集团主动承担了组织筹备工作。义卖所得善款同样全部捐给海滨。根据王海滨专项募集资金账户所在的农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初步统计,后备厢义卖共筹得73415元。
相关链接
海滨可以进食了
昨天,王海滨的父亲周正培透露,经过5次手术后,海滨目前已经可以进食,也可以对话交流。因为身处隔离病房,他每天会和父母通个电话。在电话里,他笑着说“换背上的药就像挠痒痒,挺舒服的”。现在,躺在床上的他可以通过调整床背角度,试着“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