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排队参观四行仓库纪念馆。 傅国林摄
昨天,四行仓库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3071位观众率先入馆参观。“八百壮士”原来是400多人,日军闸北作战地图,珍贵的《四行孤军纪念特辑》……一批馆内的抗战史料,令市民重温“四行孤军抗战”的历史。
据统计,目前馆内搜集到和掌握线索的包括报纸、档案、照片、期刊、书籍在内的文献资料共计1668份,其中搜集到的中文资料990份、外文资料88份、音像资料4大类,征集到与四行仓库有关的实物280余件,不乏民间收藏家的热心提供。
寻访昔日的“八百壮士”
据介绍,四行仓库史料筹备组在搜索有关线索时惊奇地发现,由于淞沪抗战极其惨烈,到“八百壮士”进入四行仓库时,原来的部队已经增补了五次,而第五次被增补到88师262旅524团一营的官兵中,相当部分都是湖北人,来自通城县的又占了其中大部分。在通城县所在的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师范专科学校的丁一教授,曾经对此还开展过专题研究。
1991年7月,丁一带着咸宁师专历史系青年教师定光平和七八个学生,来到通城与当时仍在世的几位“八百壮士”——万连卿、卢鸿信、周福其等人,以及多名“八百壮士”遗属和知情人座谈,同时还收集了一批相关文物资料。随后,丁一还到武汉、上海、南京等地的档案部门翻查史料,进一步考证“八百壮士”的由来、人数及其相关活动。
年逾八旬的丁一教授此次无偿捐赠了他毕生研究湖北籍“八百壮士”收集的全部相关资料、实物和照片,共计七个档案盒。昨天,他被邀请到上海参加开馆仪式,在纪念馆里看到自己的这些捐赠品时,他感慨万千:“我研究湖北籍‘八百壮士’几十年,最打动我的就是英雄们为国奉献、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气概,这种精神应该永远发扬光大。”
作战地图揭露日军侵略罪行
本市民间收藏人士捐赠的百余件文物实物,撑起了馆藏的“半壁江山”,其中上海知名收藏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主任俞建国一人就捐赠了与四行仓库抗战历史有关的珍稀文物98件,中共抗日救国原始通电文件、德式钢盔、日军作战军号、日军闸北作战地图……这些都是他从历经20年收藏的3000余件抗战文物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多年来,俞建国通过日籍华裔收藏家以及其他人,收集到不少日军在沪罪证,这次捐赠的一张日本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调查科1500∶1比例尺闸北作战地图,制作于“八一三”事变前,详细描绘街坊、道路、居宅,暴露了日军早有野心和预谋发动侵略战争。
“这几年,在日本已很难收集到日军侵华物品,出境时还受到一定限制。一位华裔日籍收藏家因离开日本时随身携带大量日军侵华史料,遭日方羁押,并被关押半年之久。”俞建国告诉记者,尽管困难重重,他还是想方设法收集。此次捐赠物品中,日军当时的作战军号,保存完整,还有一批日军使用的野外帐篷和各种军用绑带等,都是揭露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实证。
文物实物入馆让抗战历史延续
四行仓库保卫战是一场可歌可泣的壮烈血战,壮士们撤退后的情况却往往不为后人所知。展览中的《四行孤军纪念特辑》正是对后人的无声诉说。抗战胜利后,谢晋元妻凌维诚作为有功人员家属,受邀带着两个儿子从广东梅县回到上海,生活却依然窘迫,为了救助幸存老兵和养育自己的孩子,她编撰了这本《四行孤军纪念特辑》义卖筹款,每册义卖国币500元,获得很多人支持。
这本特辑称得上是民间收藏家冯建忠花费最多的一件抗战藏品,两个月前偶尔从网上竞拍得来。得知纪念馆需要史料的消息,冯建忠在第一时间就拿出18件藏品,他说将文物放到最需要的地方是收藏家的职责之一。
“让文物说话,倾听历史的声音。”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馆长、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办负责人之一的马幼炯,对民间收藏人士的捐赠行为表示充分肯定和赞赏。他说,让抗战文物、实物入馆整体展览,使其与更多观众见面,能发挥更广泛、更全面的传播、警示等作用。
文汇报记者 祝越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