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们在淞沪抗战纪念馆内参观。 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昨天是“八一三”淞沪会战78周年纪念日,也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血沃淞沪”主题展开展的第一天。纪念馆迎来的首批观众是亲历两次淞沪会战的老兵以及英烈后人,他们表示,此次展览最全面、最准确地还原了当年的战事,可以告慰先烈、激励后人。
从五湖四海来寻找父辈荣光
昨天上午,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迎来大量观众,他们来自于五湖四海。
80岁的路月浦停在一只望远镜前不愿离开。1937年,他的父亲、国民党98师少将参谋长路景荣参加淞沪抗战,于宝山月浦前线中弹身亡。这也是路月浦名字的由来。2008年,他从江苏常州将父亲生前所用的德制望远镜赠予淞沪抗战纪念馆。
78岁的周巴生从湖南来,他捧着父亲周载云的档案资料在展厅内留影。父亲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中牺牲时,周巴生只有六个月大,此后,他的母亲守寡60年。母亲去世后,周巴生在她的墓碑上贴上了父亲的照片,照片中的父亲仍是年轻时候的样子,而母亲的遗照已是白发苍苍。
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管理处主任郑孝记也来到了纪念馆。他指着谢晋元驻守四行仓库的历史照片说:“谢晋元是广东人。两次淞沪会战的中国军队里有很多广东子弟、尤其是梅州籍贯的士兵。”去年,民政部发布首批抗日英烈名录,梅州共有六人入选,其中五人参加了淞沪会战,五人中就包括了浴血守卫宝山、战至最后一人的姚子青。
展览高度还原淞沪战史
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之孙、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历史研究会会长蔡醒民昨天也来参观淞沪抗战主题展览。他表示,此次展览的还原度很高,与他所了解的淞沪战史是吻合的。
蔡醒民告诉记者,当年祖父身边的一名卫士曾向自己描述过淞沪巷战的场面:日军攻入闸北闹市,坦克开路,步兵尾随。中国军人占据街边高楼上的有利地形,用木门板把阳台、窗户遮挡起来。中国军队可以向下投掷手榴弹,日军却无法向阳台投弹,否则会被门板弹回来。主题展有一处巷战模拟场景,表现日军坦克推进的场景,设置了一些木门板的实物,还原中国军人构造掩体工事的场景。“我一看到这个场景,就想起当年听到的故事,感觉就对上了。这次布展在细节上投入了很多精力。”
淞沪会战中第九、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黄琪翔的外孙于峰也来到了纪念馆。淞沪会战时,黄琪翔指挥青浦、嘉定一线的防御作战,并在日军登陆金山卫后,率部驰援,扼守松江以保障上海侧后方安全。于峰表示,此次展览的展品更加充实,相信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参观。
于峰来过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多次,并与纪念馆保持长期的联系。今年7月,他向纪念馆捐赠了多件文物,其中就包括一件外祖父黄琪翔在淞沪抗战时所穿的深蓝色风衣。风衣为英国生产,至今保存完好,内衬标识上的文字、图案都清晰可见。它与黄琪翔所用的剃须刀等物品一起陈列在展馆二楼。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田小艳表示,考虑到黄琪翔生前的职级很高,这件风衣显得格外珍贵。
“海陆空”全收录吸引年轻人
此次淞沪抗战纪念馆“血沃淞沪”主题展的内容十分全面,普通观众也感到可看性非常高。
除了陆上一般战事以外,展览还收录了“八一四”中国空军抗击日军空袭杭州、在大队长高志航率领下击落三架日机的史实与照片,以及1937年8月16日开始的中日江阴海战的相关内容。可谓“海陆空”战事俱全,这是以往展览所没有做到的。
家住闸北区的市民小刘今年9月将升入高中。她得知展讯后早早制定了参观计划。昨天早上,她和家人先是赶到四行仓库遗址,随后马不停蹄地来到位于宝山区的淞沪抗战纪念馆。她表示,“纪念馆里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文物,很有看点。对于年轻人来说,好好了解当年的历史是非常必要的。”
文汇报记者 沈竹士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