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赶赴淞沪会战前线增援的照片(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昨天,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公布了两张抗战历史地图《淞沪抗战分布图》和《慈善救助分布图》,目前已经完成史实考据的92个与淞沪抗战相关的重要事件地点和89个难民保护区都在地图上一一重现。
据领衔这一课题的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介绍,考证这些地点的史实,是为了推动抗日战争的遗址保护,借此留住战争记忆,警示后人。目前,课题组正推动将南市难民保护区和犹太难民保护区打包申请“警示性世界文化遗产”。
两年多完成南市难民区遗址考据
完成这些难民区遗址的考据,课题组整整用了两年多时间。《上海淞沪抗战分布图》重点突出了与淞沪抗战直接相关的历史要素,其中有每次日军的登陆地点、中日双方作战地点,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重要事件等,包括“八一三”淞沪会战重要见证地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抗日纪念地、成为“一·二八事变”爆发导火线的三友实业社被焚事件发生地等。
提到难民保护区,人们都知道抗战时期拉贝在中国设立的难民保护区的事情,却很少有人了解,拉贝当时所采用的难民保护区模式,来源于法国神父饶家驹在上海设立的南市难民保护区。后来,1949年修订的《日内瓦公约》也采用了南市难民保护区的模式,这一模式直至现在都被用于非洲、中东等战乱之地。
苏智良介绍,1913年,法国神父饶家驹来到上海传教,后兼任震旦大学教授。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饶家驹就以华洋赈济会会长的身份,第一时间投入救济伤兵工作。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时任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副主席的饶家驹找到当时的上海市市长俞鸿钧,提出希望在南市区建立中立的难民保护区。俞鸿钧当即同意,并为此放弃了当时在南市区设立的军事要塞。随后饶家驹与日本驻沪司令多次谈判,日军也同意不进入安全区。“南市难民区”在1937年到1940年间保护了30多万逃难的中国人。后来,拉贝在南京、汉口等地开设难民区,也由饶家驹参与对日本人的谈判。
但这段历史一直不太为人所知。直到2010年前后,美国国会图书馆约翰·克鲁格中心研究员阮玛霞(Marcia R.Ristaino)才从一些零散的史料中发现了饶家驹神父的事迹,这段往事才得以重新公布于世。从2013年开始,苏智良带领课题组的10多名学生四处寻访,访谈了多名当时难民区的庇护者,才最终确认了89个难民区,而其中就有30个在南市保护区。
这个过程中,课题组还找到了位于豫园九曲桥东北部得意楼的红卍字会办事处旧址、难民区产妇医院旧址,以及分散在小世界、杂粮公会大楼等处的一些难民区的重要遗址遗迹。课题组甚至直追到国际红十字会等地找到了原始资料,发现饶家驹1940年在巴黎、1945年在柏林也复制了南市难民区的模式。
抗战历史需要更多实证研究
这不是苏智良第一次花费大量时间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寻访,或者在全世界的档案馆、资料室里翻查寻找抗战史实资料。“关于抗日战争,人们过去更感兴趣的是历次战役的战绩和战况,谈的多是中国军队如何忠烈义勇,击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而对于战争的后方,尤其是战时慈善组织的运作、海外和民间力量的救济活动关注并不多,对于抗战的遗址关注得也很少。”苏智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抗战研究需要更多的史实资料梳理和田野调查。
近年来,我国虽已挖掘了不少新的史料,如72卷本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抗日战争时期全国重大惨案》《中国抗战损失课题调研成果丛书》等,但目前,抗战史料仍然存在大量难以弥补的空白。苏智良称,由于战争末期日军有意销毁了大量文献档案,加之战时国民政府对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保存等缺乏重视,也无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因此现在需要大量的实证调查来丰富抗战史实。
据介绍,70年来,美国、前苏联、英国等都非常重视二战史的研究,各国政府均将其列入重大课题来推进。连战败国日本也集中了15000名专家研究出版了百卷本战史。
至于那些抗战遗址,虽然近年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扩建、抗战胜利馆的建设、黑龙江哈尔滨的七三一细菌部队罪行陈列馆的扩建等举世瞩目,但更多的抗战遗址和日军暴行遗址正在消失,如沈阳的北大营、冀中地道战的遗址等都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苏智良指出,如果抗战遗址都消失了,明天,我们拿什么去记忆战争?
文汇报记者 姜澎 周其俊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