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长期以来,对于90后一代,社会给予的标签可能是任性、张扬甚至另类。
当大学成为清一色的90后天地,当他们也纷纷走向社会,90后一代群体形象能否为这个时代接纳,社会还需观察。
近日,复旦大学相关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会对90后大学生存在不少误解,无论是对国家、政治,还是对人生、物质,90后一代的追求能够让人们看到希望。4月30日,复旦大学著名教授李良荣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这一代大学生具有全新的时代特征,对政治不狂热,却抱有家国情怀,对社会及政治态度正面、乐观,并不是忧愁式的传统知识分子。
网传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90后毕业生自拍“魔幻”风格的毕业照走红。 珠海特区报 图
当前在校大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90后。对于这一代大学生,社会上常冠以诸如“娇生惯养”甚至“非主流”之类的标签,将他们拼贴成一副略显负面的群像。面对社会的不理解,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似乎也不愿或不屑去辩解。由于缺乏了解和对话,当代大学生的群体形象就显得不够清晰。
复旦大学国家网络传播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近期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社会对90后大学生存在不少误解。这项针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婚恋观,历时两年所做的大规模网络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乐观、有责任感,远非平时印象中的那样自私和物质(相关报道见第十二版,编注:即后附《复旦大学透过微博数据观察象牙塔里的新生代——当代大学生 有个性也有理性》一文)。
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对政治不狂热,但却抱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的政治态度正面、乐观,对政治、经济和国家发展有信心,这些正能量构成了新一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底色。他们对尼泊尔地震感同身受,又为中国的强大骄傲;他们思想开放,但又有道德底线;他们尊重传统、崇尚科学,但又不贸然加入网络“论战”……当代大学生并不像此前社会传说的那种,只盯着自己的利益地盘,两耳不闻国家社会责任。
然而,90后大学生也不是满脸忧国忧民的传统知识分子。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关怀社会与关心自我并不矛盾。调查中的几个数据令人深思:27.1%的大学生认为,人生成功最关键的要素是舒适,其次才是成就感(15.0%)和美满家庭(10.7%);23.5%的大学生认为理想社会最核心的特质是舒适。看来,对在物质充裕环境中长大的这代大学生而言,高品质的生活是他们权重最大的牵挂。
这一代大学生全新的时代特征也值得关注。他们敢于表达自我,也善于表达;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他们反对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乎个人感受;他们崇拜的“偶像”很多元,有商界精英,也有知名作家;有“网络达人”,也有争议人物。多元的价值观,多样的人生标杆,使得他们在具体目标上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不过,在追求人生出彩、自我实现上,还是一致的。
作为“幸运的一代”,90后大学生生活的时代,告别了物质的匮乏,远离了信息的贫困,这也造就了他们对物质追求的相对淡定;国家发展的一帆风顺,也让他们觉得,只要个人奋斗,梦想都会实现。这一代人的高起点,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趋理性,对国家、社会的态度趋于乐观。在多元、包容的时代语境中,他们的视野不再狭隘,人生的选择也不再单一。同时,他们属于真正的互联网一代。与父兄辈相比,他们的生活空间是双重的:除了网下的生活,又多了一种网上的人生体验,甚至觉得网上生活更重要。
“从容、务实、理性的一代,是有希望的一代,是可信赖的一代”。实证调查也让我们相信:时代的接力棒在他们手中,不仅不会掉落地上,而且一定跑得更精彩,因为,他们的价值基座是稳定的、积极的,他们的群体特征富有时代朝气。
(作者:李良荣、桂勇,来自复旦大学国家网络传播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附:
复旦大学透过微博数据观察象牙塔里的新生代
复旦大学国家网络传播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完成了《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系列研究报告》。报告以随机抽样方式,从不同地域、不同办学层次的中国大学中抽取1708位新浪微博大学生用户,通过对样本近两年间发表的所有博文进行分析,立体化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和特征。不少结论与很多人心中的“自私”“娇生惯养”“非主流”等印象颇有不同。
调查结果表明:他们追求“物质”,却不盲目崇拜“物质”;相信能够通过个人努力实现梦想,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冲击,愿意向西方学习但仍然推崇传统文化,提倡理性爱国。
对时政不热情,但家国常在心
“想着在之前曾去过尼泊尔,深感庆幸,却又为其多处世界文化遗产被毁感到痛惜。为地震中逝去的人们哀悼,为中国的强有力骄傲。继也门撤侨事件后,中国又在这次尼泊尔地震中展示了大国风范,为政府点赞。”
尼泊尔地震发生后,武汉大学的大二学生家皓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很快,这条微博就得到了大量评论。
对于这个报告的结论,家皓觉得与他平时的观察基本吻合。仍处象牙塔中的学生虽对时政新闻并不热情,但大多数人对于国家的发展很乐观。
报告显示,60.1%的大学生的微博内容与公共议题“基本不相关”,80.9%的大学生的微博话题与政治“基本不相关”,政治“冷感”高。但与此同时,在表达了态度的样本中,大学生对政治形势持乐观态度的比例为80.7%,对未来经济走势持乐观态度的占97.6%,而对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形势持乐观态度的比例分别为92.3%与89.1%。
在外交问题上,报告显示,在可明确判断态度的424个大学生样本中,认为对外关系中态度应该温和的比例为70.3%,其余29.7%认为对外关系应当强硬。在国际关系上,可明确判断态度的333个大学生样本中,91.3%强调合作。
思想较为开放,仍有道德底线
一向给人以“新潮”印象的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呢?报告显示,针对中医中药受到质疑的现象,在可清晰判断其态度的131个有效样本中,89.5%支持中医治病,反对者仅占11.4%。这组数据,让天津理工大学的大三学生张然想到了前不久的一次“卧谈会”。
“你说开展这种保护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有什么意义?传统文化应该发展,保护只是变相地圈在笼子里,该淘汰的就得淘汰……”
对面那位不同意了:“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血脉,一旦流失,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依附的?”
寝室长小文的话取得共识:“别争了,保护传统文化肯定有其意义和价值,但应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
张然觉得,对于传统文化,他们普遍有种发自内心的尊重。
大学生不仅尊重传统,也同样尊重科学,不贸然参与科学争辩,这在转基因问题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报告显示,大学生不仅对转基因的关注度最低,同时其态度表达比例也较低。在全部大学生样本中,持支持或反对意见的比例分别为0.6%、1.1%,其余态度未明,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对待争议性话题的谨慎态度,不盲目表态。
关于软性毒品,报告显示,在可明确判断态度的218个有效样本中,98.2%对吸食软性毒品(如大麻等)持反对态度,仅1.8%对此表示支持,相差悬殊。这表明,尽管大学生拥有较为开放的思想,但内心依然有一把道德标尺,有强烈的是非判断能力。
追求生活舒适,但也强调奋斗
报告显示,在除国家领导人以外的14位公众人物中,马云的受关注度名列第三。
“马云是许多人的偶像,虽然经历不可复制,但他证明了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成功。”北京的大四学生申奥最近在开发一款软件,“如果成功,就意味着有了创业的第一桶金。”申奥说,现在创业的大环境特别好,自己特别希望在年轻阶段能够去奋斗。
报告认为,大学生群体整体上看好自己未来的发展,对个人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预期。在调查中,1588位大学生表达了自身的发展效能感;其中,34.0%的大学生发展效能感“强烈”,56.0%的大学生“有一点”发展效能感,仅有9.9%的样本“没有”。发展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梦想和希望的看法,以及对自身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期。
当然,作为在相对宽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也十分强调对生活的重视和追求。报告显示,大学生关注最多的领域是生活(78.5%),其次是娱乐(61.6%);关注最多的议题是休闲娱乐(56.5%),其次是享受与消费(25.4%)。在对人生成功核心要素和理想社会核心特质的判断上,大学生群体也更重视生活元素和个体化元素:在表达了态度的样本中,27.1%的大学生认为人生成功最核心的要素是舒适,接下来是成就感(15.0%)和美满家庭(10.7%);23.5%的大学生认为理想社会最核心的特质是舒适,其次是安全(10.1%)和富裕(9.5%)等。
(本文作者:易林、肖家鑫,文中接受采访的大学生均为化名)
来源:澎湃新闻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