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了车间主任的担子,胡振球坦言自己有危机感,“只有学习才能让人不断进步。” (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供图)
“以前不管多努力,农民工只是城市的匆匆过客。现在,我们同样能在城里找到立足点。”回望过去八年在申城的打工生活,新当选的全国劳模、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农民工胡振球感慨良多,“这八年来,变的不只是工作待遇和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农民工的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和认可。”
午休时缠着师傅讲解图纸
出生于1985年的胡振球,中学毕业后,像许多同乡一样,离开安徽宿州老家,跟着亲戚来到扬州打工。“到了城里才发现,在很多人眼里,农民工只能干体力活,人家根本不把你当回事儿。当时感到很难找到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胡振球说。
2007年,他被招聘进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初来乍到的他,是一个连图纸都不会看的毛头小伙。“我的经验是坚持不断学。首先参加了闵行区总工会组织的EBA培训班,接着又报考了学制两年半的工商管理大专班。不断将书本上学来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中去。”胡振球这样总结,“这也许是自己能在技术上提高的关键。”
看不懂图纸,午休时他就常常缠着师傅求教,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甚至更多,直到完全看懂、理解透彻为止。除了向师傅和同事请教,他还是公司图书室的常客;回到家中,他也是稍有空闲就拼命“啃书”。面对枯燥的技术类书籍,他强迫自己做读书笔记,将书中的重点、要点摘录下来,日积月累,已记了满满的两大本笔记本。
“五小活动”带来的转机
但那时的胡振球“还没有技术创新的念头”。2009年,公司工会开展了以“小发明、小改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为内容的“五小”合理化建议及评优活动。“就是鼓励大家进行技术改革,给我们‘试错’的机会,所耗费的材料全部由公司买单。”
胡振球和另外三名同事一起进行“吸尘车厢体底架工装”的技术革新。“我们生产的吸尘车不同于一般的清扫城市的垃圾车,主要用于码头、工厂吸粉尘。那时,我的想法是要对吸尘车的吸尘口进行技术改进(因当时的设计存在缺陷,市场上价格卖不高)。”其间,胡振球和大家进行了一个又一个实验,却一次次以失败告终,一度想过放弃,“但公司却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一天下班途中,胡振球无意间看见垃圾吸尘车停在路边,“当时我就想,虽然我们的吸尘车和此类车有着明显不同,但会不会有可借鉴之处?”他情不自禁地凑上去研究起吸尘车的底架吸盘来,观察中一下子来了灵感。于是,他急忙冲回厂里……很快“吸尘车厢体底架工装”的革新技术试验成功了。此项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吸尘车的工作效率,也直接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收益。
这次成功激发了胡振球投身技术创新的念头,并促使他从此踏上了这条“转型之路”。
“火线”改良吸尘车工艺
2013年4月,辽宁盘锦经济开发区向神舟公司订购了两台纯吸式吸尘车。对方员工在接受培训时发现,虽然路面大部分砂石已吸净,但总有一部分遗留粉尘。为此,对方公司坚决不同意签收,要退货。
神舟公司当即派胡振球火速赶往盘锦。一到现场,顾不上旅途劳累,他立即开始查找路面遗留粉尘的原因,结论很快出来:这里是正在紧张施工的新建开发区,公路上来往运输的车辆抛撒的砂石和粉尘太厚,按正常路面垃圾量设计的吸尘车很难吸净大量抛撒的砂石。
随后一连几天,胡振球起早摸黑,借来一些常规工具,使出了电焊、钣金、钳工等“十八般武艺”,对吸尘装置的主吸口和副吸口进行改造,仍不管用。后来他就在车后观察,终于找出了原因。针对问题,他将主吸口加长,副吸口的角度倾斜,使副吸口能和主吸口重叠吻合,内部再加装导流板,增加进风量,终于将吸尘口改装完成。经当地试车测验,这一次可以吸净了。起初不愿签收的那位负责人当场拍板,两台车照单全收,还说要在其他路段引进这种车。
不断用知识激发创新活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五年来,胡振球共完成技术革新50多项,技术攻关10多项,获得发明专利7项。他改进的“吸尘车整车预装工装”,使每台车装配工时从原来的三天减少至一天,装配合格率达98%以上,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也直接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按照每台车节省成本2800元计算,一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560多万元。他研发的清扫车吸尘口避让装置发明专利,在2012年获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2010-2011年度,胡振球荣获上海市“先进农民工”称号;2012年获得闵行区“工人发明家”“科技创新标兵”称号;2013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2014年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如今虽然挑起了车间主任的担子,但胡振球坦言,自己仍有危机感,“只有学习才能让人不断进步,只有知识才能让人不断前行。”2013年,他报考了本科文凭学习班,白天工作晚上学习,用知识激发技术改造和创新的活力。他表示,“说老实话,是农民工成长大环境的逐步变化,为我的人生带来了转机。”
文汇报记者 周其俊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