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元!你或许很难想象,这个数字是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跨境人民币贷款,拿到低利率资金后实际节省下来的利息。借助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的平台,搭建起这条境外融资“直通车”的正是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创新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已经给不少企业送上了实实在在的“大红包”。
一笔为企业省下的融资成本
“按以往规定,内资企业是不允许进行境外人民币借款的。”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张欣园介绍说,上港集团的境外贷款,缘起于央行关于上海自贸区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细则出炉,允许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应用于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方向的领域。
跨境人民币贷款,最大的优势是以接近国际市场的利率融资,企业可以降低财务成本。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自贸区内企业的融资成本可以比区外境内平均下降15%左右。上港集团为自己算了一笔账:以前只能在境内融资,资金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即使作为优质企业,在市场资金紧张时,财务成本也要达到6%左右。而境外融资人民币,往往一次融资招标书下发后,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境内外金融机构前来应标,议价空间加大。上港集团完成四笔境外融资,包括各种税费在内,总的资金综合成本只有4.91%,利息就省下近2亿元。
目前,上海自贸区已全面放开本外币境外融资,区内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都可以自主从境外融资,与全球低成本资金牵手。张欣园表示,“上海自贸区为金融改革开辟了一块新领域,预计今年还会有更多制度创新推出,帮助企业更大尺度地展开全球跨境融资,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一个国际性投融资创新平台
当然,跨境融资只是自贸区推出的一项金融开放措施。以创新为导向,中行利用自贸区制度优势,打造跨境投融资与并购的国际性创新平台,助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就在前段时间,中国银行成功为知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弘毅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以非居民授信的方式助力其参与国资国企改革,成为中行在自贸区非居民金融服务方面的一大有益尝试。
作为上海国资改革的一大重要突破,锦江股份去年以定向增发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弘毅投资,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弘毅投资希望引入杠杆资金,推动资金跨境流动和项目整体落地。利用自贸区内非居民相关金融开放措施,中国银行在风险防范、商投行联动、成本控制等方面创新设计,定制了一套个性化融资方案,率先完成对弘毅投资旗下基金的放款,为企业打开了“走出去”的资金通道。
在“引进来”方面,中行也已帮助多家企业启动了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成功中标索尼物流贸易(中国)有限公司外汇现金池项目,助推跨国集团将亚太、欧美的资金运营管理总部入驻国内。
一份领先市场的“成绩单”
正是由于不断加大自身金融创新力度,自贸区金融创新措施一有落地,中国银行历来是首单业务“践行者”。中行上海市分行帮助益海嘉里(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完成区内首笔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上海清算所一推出自贸区铜溢价掉期中央对手清算业务,中国银行就与铜陵有色下属子公司上海铜冠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率先完成首单;在央行宣布上海自贸区“金改3.0版”启动首日,中国银行又成功叙做自贸区内首批分账核算境外融资业务,包括通过分账核算单元为中行上海市分行办理区内首笔分账核算单元境外融资业务,为中海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办理区内首笔工商企业境外融资业务,以及为太平石化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区内首笔非银行金融机构境外融资业务……
这是一份领先市场的“成绩单”,中行在自贸区业务实践中敢想敢试,勇于争先,抢占各类首单,市场份额居首。不久前,中国银行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迎来了成立三周年的日子,这是四大行中首家落户上海的总行级业务总部。截至去年末,上海自贸区113家持牌金融机构中,共有40家在中国银行开立自由贸易账户,覆盖率达到了35%。
文汇报记者 唐玮婕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