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陈海翔
47052人,当京沪大战又一次上演时,北京工人体育场用几近爆满的上座率诠释了这场比赛的意义。
当 “德比”这个词成为一种流行后,中国足坛诞生过不少被称之为“国家德比”的比赛,但论及魅力,都无法与京沪大战相提并论。如果说在过去几年,京沪对抗因申 花的沉沦而略失光彩的话,那么今年,当重新崛起的后者携三连胜佳绩再次来到北京后,任何关于场面的修饰都成为了累赘。在中国足球职业化元年的1994年甲 A联赛12强中,时至今日,只有北京国安与上海申花这两支队伍依然保留着当年的名号,并始终征战于顶级舞台。这或许就是足球职业化时人们期待的文化底蕴初 见雏形,也因此只有京沪之战称得上“国家德比”。
2015赛季前三轮,申花三连胜排名联赛头名,国安两胜一平排名第三,这似乎都在为2015 年的首场“国家德比”造势。“每一名国安球迷都明白和申花比赛的意义。”国安球迷会会长王文说,“的确,在过去几年中,恒大、鲁能以及富力等球队在实力和 成绩上压倒了申花,但京沪大战并未因此而丧失地位与魅力。更何况,这场比赛我们是在主场对阵一支强大的申花。”
带着672名球迷“出征”工体的申花蓝魔球迷会秘书长丁丁,则用了“从来没有过”来形容本次随队出征,“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球迷选择随队出征一场比赛,人数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估。申花的重新崛起和京沪大战的底蕴,共同促成了大家的这种强烈意愿。”
球迷自然是如此盛宴的直接享受方,场上主角又何尝不是。“我知道京沪大战的渊源,就像‘西班牙德比’一样受关注,获胜的一方会收获极大的荣誉感。”在以 2比0的比分击败申花之后,国安主帅曼萨诺终于松了一口气,比赛开始前,西班牙人对于本场比赛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即将在周中到来的亚冠联赛。国安的历 任主帅心里都很清楚,如果在主场输给申花,那丢掉的绝不是3个联赛积分。
“输掉了比赛当然不开心,但抛开最终胜负不谈,我认为这场比赛非常精 彩,完全踢出了西甲联赛中游球队的水准。”尽管已经连续六年在北京输球,申花俱乐部副总经理周军依然将眼光放得很高,“这种对抗的意义已经超出比赛本身, 不仅因为我们和国安在90分钟时间里所展现出的内容,更因为球迷和媒体对于这场比赛的‘高亮’处理。我认为,这场比赛是本赛季中超联赛迄今整体质量和观赏 性最高的一场,中国足球需要这样的对抗。”
“火爆”永远都是京沪大战的主题词之一,今年两队间的首次碰撞同样如此。宋博轩与王赟、邓卓翔之间 的冲突一度引爆球场,但在走下球场之后,冷静下来的前者却立即主动和王赟打招呼表示歉意。宋博轩说:“这两支球队对抗了这么多年,而且今年的势头又都非常 好,作为一名球员,能够踢这样的‘国家德比’很幸福。”场上是死敌,场下却更有一种英雄间惺惺相惜的感觉,王赟的话解释了这种关系,“在比赛中,两支球队 都无法容忍获胜的是对方。但如果哪一天,当中超联赛没有了申花,国安一定会非常寂寞。反之,我相信申花一定也会有同感。”
宋博轩曾经是一名申 花球员,如今却披上了国安战袍,他不是第一个有着这种经历的球员,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徐亮、格里菲斯、毛剑卿、王长庆、王珂,他们都曾经先后效力于两支球 队。在球场上,分辨蓝色与绿色很轻松,但球场下,申花与国安却正变得越来越“难舍难分”。2014年在工体的那场比赛,当徐亮被换下场时,国安球迷的掌声 和“徐亮、C庆、沈指欢迎回家”的标语,便是最好佐证。
二十多年来,申花与国安用一场场经典比赛书写着属于中国的“国家德比”历史,在可预见的将来,两者间激情四射的对决将依然继续。北京和上海在中国的独特地位,以及国安和申花那深厚的历史底蕴,已经注定他们之间的对抗将成为一场永不落幕的“国家德比”。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