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祯希)《2009年至2014年中国电影投资回报率》统计数据日前出炉,数据抽取华谊兄弟、博纳影业、小马奔腾、光线传媒等多家国内电影制作公司为样本,统计了6年间票房前24名影片的回报率。从数据看来,小成本喜剧与都市言情剧是回报率最高的类型,而中国曾经的特色——历史题材影片的回报率却一路走低。
近10年来,中国电影行业井喷式发展,国内电影票房从十几年前的9亿元,上升到接近300亿元。对不少人来说“票房”似乎是衡量电影成败的最大标准,然而加入成本这一维度,电影背后的投资回报率才是“到底赚不赚钱”更靠谱指标。
数据显示,“高票房”并不等于“稳赚不赔”。2009年到2014年的第一个电影回报率高潮,是2011年的《失恋33天》,成本仅2000万元的小制作却为出品方带回了668%的回报率。与此相比,同年耗资6亿元打造的《金陵十三钗》,虽是当年的票房冠军,却不赚反赔,回报率为负56%。这样的转折与对比,打破了大制作高回报的固定思维,让“以小博大”成为这一年的银幕关键词。近年来,国内回报率最高的影片为2012年的《泰囧》,5000万元的投资成本却撬动了12亿元历史性票房,为投资方带来了990%的回报率。业内人士分析,《泰囧》的成功并非偶然,是多年低成本喜剧市场与经验积累的一次爆发。同时,也得益于高密度的宣发,这一项足足占去了《泰囧》投资成本的一半。2013年与2014年回报率最高的国产影片分别是谍战喜剧《厨子戏子痞子》以及综艺大电影《爸爸去哪儿》,它们的回报率超过了800%。
从数据来看,回报率对电影类型似乎有所“偏爱”。每年的票房回报率前五中,基本有一半左右被喜剧承包,即使口碑极差的《分手大师》也获得了473%的高回报率,远超同年《智取威虎山》的89%。在回报率榜上撑起另半边天的则是都市情感剧与青春题材剧,《杜拉拉升职记》《单身男女》《小时代》《致青春》等,都超越不少“炫酷”大制作,获得不错的回报率。业内人士分析,这些影片的高回报率,主要得益于喜剧片与情感题材影视作品相对低廉的成本,以及较为广泛的受众范围。
与此相比,曾经十分成功的历史题材在这几年却输得很彻底。《赤壁》《关云长》《战国》《铜雀台》《王的盛宴》《太平轮》等影片虽然大多出自名导之手,也不乏明星助阵,票房与回报率却都一蹶不振。不少业内人认为,中国历史题材电影已经进入了发展瓶颈期,或靠明星刷脸打造奇观,或过度戏说解构,历史本身的厚重感与伦理维度却被一再挤压。有文化学者分析,历史题材佳片少、市场越来越差,同时也暗含着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一个特征——历史纵深的消失。如何在弥漫着喧嚣与躁动的影视市场夺回话语权,已经成为摆在历史剧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