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下“二吴”带领大家打莲湘。
新春佳节,在“莲湘之乡”金山区廊下镇,家家户户响起了莲湘棒欢快的敲击之声。
“打莲湘”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原生态文艺,亦称霸王鞭、打花棍、浑身响等,常由一人或多人手执莲湘棒配乐而舞。其历史可追溯到荀子《成相》篇里提到的为民间说唱配乐的乐器“相”,一种竹筒或鞭状乐器,有人考证它最早可能源自一种农具。在过去,“相”也被盲人用于辅助行路,乞丐用作“打狗棒”兼敲打卖艺,驱傩者亦常涂鬼脸执之。莲湘棒即可追溯至此“相”,这种民间文艺形式和唱“莲花落”血缘颇近。在老辈人的记忆中,以前大年初一常有莲湘艺人沿门跪舞,唱些祝贺吉祥的唱词,百姓们则端一碗饭或盛些米来答谢,成为春节的重要民俗之一。
如今,廊下莲湘除了传统的祭祀、娱神功能外,越来越普及的莲湘文化已具有节庆表演和健身舞蹈等功能。全镇目前共有36支莲湘队伍,3.1万常住人口中约有2万人会打莲湘。平时每到傍晚,各村的文体广场上,莲湘舞就是廊下村民的“广场舞”。节日里,莲湘棒更是在家家户户打响,人们打着莲湘走村串户,给友邻乡亲送去祝愿。廊下人是真心喜欢这个击节而舞的古老“舞蹈”,莲湘棒带着音响节奏敲击全身各部位,表演起来特别有生气。打莲湘成了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廊下莲湘有明确传承的是1935年沓里村成立的莲湘队,至今已传承五代。推广“廊下莲湘”的最重要的功臣是“二吴”:今年88岁高龄的吴克勤是廊下莲湘第一代传承人,而67岁的吴迪观不仅是吴克勤弟子中打得最出彩的一个,还是原汁原味的莲湘棒制造技艺的传人,廊下人的莲湘棒大多出自他的工作室,吴迪观也被人称作“莲湘王”,并被指定为莲湘文化第三代传承人。
吴克勤老伯年轻时在浙江平湖一家南货店当学徒,那时就经常跑到解放军营地看文艺兵排练打莲湘,从而学会了打莲湘。1950年,他回到廊下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常组织学生打莲湘,将古老的莲湘舞在廊下传了下来。“我原来学到的莲湘动作只有4节,后来发展到了8节,跳莲湘可根据自己的情绪变换节奏,歌词也可根据形势需要适时进行更新。”吴老这样简单介绍自己对莲湘的理解。上个月,廊下召开“莲湘传承发展座谈会”,吴老在发言时说一段跳一段,依旧活力十足。在他的传教推广下,廊下莲湘已发展到第五代,最年轻的传人是“90后”们。
吴迪观上小学时就开始跟吴克勤学打莲湘,是个莲湘迷,他掌握了莲湘难度极高的双人对打,又在传承了前辈舞蹈动作的基础上,改编和创作新舞蹈。因为热爱莲湘,吴迪观精心钻研莲湘棒制作,他做的莲湘棒外观漂亮,使用轻巧,且质量又好,经久耐用,深受爱好者的赞许。这几年,廊下先后开展了“机关干部学莲湘”“小手牵大手,家家学莲湘”等活动,在中小幼社区学校开设普及课程,并积极鼓励老艺人多收徒弟,年龄从五六岁的孩童到六七十岁的老人全覆盖。廊下镇各个居委会、村委会也先后成立了莲湘队。“老吴老伯”吴克勤年岁已大,多做些顾问工作。弟子“小吴老伯”吴迪观则忙着去各村(居)指导打莲湘,同时乐呵呵地为莲湘队员、乡亲们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莲湘棒,从他手中出产的莲湘棒已有1万多根。目前廊下村村有莲湘队,户户学打莲湘,并被多次邀请到市区及周边地区表演。基层群艺工作者还根据新的时代内容编一些“莲湘表演唱”。廊下成为全国第一个正式命名的“中国莲湘文化之乡”和唯一的“中国莲湘文化传承基地”。2007年,廊下举办了首届“莲湘文化节”,2008年发起举办长三角莲湘邀请赛,后又升级为“中国莲湘文化节”。
最值得高兴的是,如今在廊下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人人都会打莲湘。廊下小学的莲湘节目获得了第五届全国儿童艺术展演金奖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一等奖。2014年底,吴迪观又接到了廊下小学的1000多根莲湘棒的订单,廊下莲湘后继有人,正在蓬勃发展。
文汇报记者 薄小波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