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张鹏
经常翘课没关系,我们关心的是翘课的时候都去做什么了?我们喜欢参与过有趣社团的学生,不过学生会就算了;那些随时到老总办公室里“嘎三胡”的员工反而受到大家的喜爱……当一批“90后”创业者当上老板,他们垂青的人才有哪些新奇的处事方式?他们招聘方式会有哪些创新?他们的合作伙伴有哪些“神经质”的特点?“90后”创业者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挖人的渠道“不走寻常路”
2014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四学生尹康成加入了几位“90后”大学校友创办的南京五十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事和市场工作。每次需要招聘新员工,尹康成必定先费心思在南京城内寻找一家适合“劈情操”的咖啡厅。“这样亲切的环境里会让应聘者更加放松,我需要看到的是真实的一面,而不一定装得有多么完美。”
上海卡呆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郑章书选拔人才的地点也很特别--篮球场。学校篮球场上,时常是不认识的同学组成团队一起比赛,场上具备组织能力,注重每位队友的配合,这样的篮球高手,在郑章书看来也会是工作中的合作伙伴。团队市场运营负责人欧阳思成就是从篮球场上“盯”回来的人才。郑章书看到了他在篮球场上的表现,便主动邀请他到公司参加面试。欧阳思成找来搭档,利用双簧小品的方式做了自我介绍。“单凭篮球场上的表现和这么有创意的自我介绍立马让我眼前一亮,当即决定录用他。”
众筹平台追梦网人力资源总监韩贤哲发掘人才的方式独辟蹊径,“例如旅游板块的业务中,我们需要喜欢玩、会玩的人,通过传统的招聘渠道很难发现此类人才。”韩贤哲就会盯着微博上的“意见领袖”,发布旅游相关信息并得到很多人关注的,韩贤哲会私信主动递出橄榄枝。旅游类运营较好的微信公众号,韩贤哲也会在后台跟版主聊上几句。
选人的标准回归“淳朴”
1991年出生的葛载朝还是华东师大在读研究生,他创办的《口袋招聘》通过移动终端投递简历的方式让求职变得更加简单便捷。能入葛载朝“法眼”的员工很简单:要有梦想,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一个梦想,只有对此抱有激情的人才有可能成功。至于资源、能力、是否获过奖,都不重要。
在有能力承担起工作之前,“90后”老板们普遍认为自己的选人风格其实更回归“淳朴”,有句老话叫“先做人、再做事”。“大家都是年轻人,犯错是很正常的,只要有责任心和好学的态度,我们期待能跟员工一起成长。”
大多数公司将顾客视为上帝,在上海博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惠看来,员工甚至比顾客更为重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是员工,技术型企业是靠技术人才堆积起来的,只有给员工发展的空间,实现他们的创业价值,公司才能走得长远。”
与GPA满分相比,尹康成更看重的是“在学校里的经历”。翘课并不可怕,重点是翘课之后去做了什么。呼呼睡大觉、打游戏者通通不能录取,但如果翘了无聊的必修课去创业、去做创办社团等其他更有意义的事,反而让创业者刮目相看。
以往,学生会干部、社团联负责人等标签写在应聘简历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不少“90后”老板眼中,这些好比是学校里的“国企”和“公务员”,并不一定符合创业企业的文化。“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那些自己创办有趣社团的学生,我会问问他们创办社团的初衷、遇到过什么挫折,怎样克服了困难等,这些远比做老师的乖孩子有创意得多。”
个性奇才成为核心力量
讲话很小声、穿着花连衣裙戴着小礼帽,回忆起文案胡瑶瑶面试时的情景,尹康成至今还很难忘。按照传统标准,这哪里是来面试的!不过她一张口,对于互联网产品的敏感性立刻抓住了尹康成的心。“胡瑶瑶从产品发展历史、融资情况、互联网优势和劣势等方面分析出了一款社交软件,就连各种数据都能脱口而出。加之她有校园大使的经历,胡瑶瑶成了公司的文案兼产品经理。”
冷不丁就出现在每个人的办公桌前跟你聊天--入职后,胡瑶瑶“怪癖的性格”很快显露出来。“我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她很可爱,大家也愿意跟她聊天。”尹康成说,她完成工作很出色,不少创意文案在网络上都能引起轰动,这就符合了一位好员工的标准。
AIESEC是“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的法语缩写,这是全球最大的由青年领导的组织,给青年大学生参与到跨国商业实习和文化交流、实践性领导力岗位锻炼以及全球学习平台的机会。凭借在AIESEC中担纲组织者的经历,钱聪顺利成为追梦者网“轻松筹”运营的负责人。“相比好成绩,这种公益组织的经历更让我们看重。”韩贤哲说。令人惊喜的是,钱聪接手“轻松筹”短短2个月,就让活跃人数从几千上升到了数十万,其所带的团队充满朝气。
葛载朝的技术合作伙伴鲍岳峰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宅男”,凭借室内定位技术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第2名。说起技术滔滔不绝,谈及人情世故一言不发,如果参与传统招聘会,鲍岳峰很难被发掘。但在《口袋招聘》团队,鲍岳峰对运营界面有极高的自我要求,他设计的页面会“一鸣惊人”,成为团队技术的核心力量。
相关链接 “90后”创业为啥这么快冒尖
■本报记者 张鹏
“90”后大学生的创业比例高于“80后”、“70后”,尤其在创意、设计、广告、产品等领域,越来越多的“90后”入侵,他们个性十足、敢于冒险、有十足的时间经营梦想。
“90”后身上埋藏着创业的因子,一方面缘于“60后”父辈在社会发展中积累到原始资本,成为“90后”创业的最强支持。在互联网崛起、经济较为富裕的环境中长大,“90后”具备宽广的视野、丰富的经历,更是懂得“直白地”抓住市场上没有的东西,继而将它们创造为现实。
在“腾讯产品家沙龙:90后企业家专场”活动中,出生于1991年的如是娱乐法联合创始人、CEO刘莐认为:创业群体中之所以冒出一堆“90后”,不只是几个新人的崛起,而是一个代际财富的传承,包括了社会资源的转移。
因为“80后”的父母多为“50后”一代,这代人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失去了上一辈的财产,又在“文革”中耽误了奋斗的机会。
与之相比,多为“60后”子辈的“90后”则幸运得多。“60”后在市场开放时拥有很多发展机遇,很多人在恢复高考后接受高等教育或下海经商,逐渐成为外企或民企老板,成了中国财富积累的第一代。当“90后”踏上历史舞台之时,“60后”还活跃在舞台中央,为“90后”创业提供最优质的土壤。
父辈不仅为“90后”积累了资本,也提供了优越的家庭成长环境。tataUFO创始人、“85后”的韩国留学生郑玹宇提到:“80后”群体“童年里能看的基本是西游记、黑猫警长,能玩的也就是路边街机小霸王,能听的大都是周杰伦老磁带,能摸的也只是墙上朦胧的明星照。”而“90后”长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获取信息和传递声音的途径多元,视野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从大一开始就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实习的机会,乐于尝试任何新鲜事物。在经历了不同的工作氛围后,“90后”了解外面的世界,更懂得了自己内心的选择。
高中时觉得学校杂志做得太差了,礼物说创始人、1991年出生的温城辉就自己撰写文章印成杂志,在学校里销售1000多本赚取第一桶金;觉得还在招聘会上投递纸质简历太落伍了,同年出生的葛载朝创办了通过移动端连接招聘单位和大学生的“口袋招聘”软件;发现大学城里的学生为了在温暖的被窝多赖几分钟就空着肚子上课,“90后”郑章书创办了上海卡呆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从把早餐送到学生宿舍里开始创业。
“80后”、“70后”创业者起步时,“赚钱”是首要目标。但对于经济没有后顾之忧的“90后”而言,创业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想:想要的东西市场上没有,就回去创造,直接带动消费升级。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