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如今重建之后整洁有序的亚齐街道。 东方IC
下图为当年海啸过后一片汪洋、满目疮痍的亚齐灾区。CFP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发生时,印度洋没有海啸预警系统,这是因为这一世界第三大洋之前相对平静。自那以后,美国海啸专家开始监控印度洋,同时把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工作人员从8人增加至15人,全天24小时运转。
国际社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下着手建立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并于2013年正式投入运转,共有28个国家参与,耗资超过4亿美元,主要由澳大利亚、印尼和印度管理。
2004年,全世界只有6套这种海啸浮标,2014年增加至60套,共有9个国家参与其中。美国如今已经研发了三代海啸浮标,正在研发第四代。同时,印度洋现有9台深海海啸探测仪、101台近海海平面测量仪和148台宽频带地震计,预警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10分钟内向相关国家的海啸预警机构发出警报。
与此同时,科学界对海啸研究展现兴趣。2004年前,全世界大概只有100名科学家研究海啸,印度洋海啸发生后,这一人数呈现爆炸式增长,现在至少有1000人。
但是,据路透社报道,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存在管理不善、维护不力、浪费资源等问题,一些价值数以十万美元计的海啸浮标甚至被渔民偷走或毁坏,或者不能正常工作。印度国家海洋信息服务中心官员阿贾伊·库马尔说,要用传真、手机短消息和邮件向偏远地点发出预警,很费力,“一些普通居民和官员收不到预警”。此外,从先前几次演练得出的结论之一是,“最后一公里”依然没有打通。“如果海啸来了,人们甚至不知道该做什么”。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6级地震,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在8分钟内向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发出预警,印尼亚齐地区首府班达亚齐也及时收到预警,但由于靠近震中,电网受损,一些海啸警报器“哑”了大约20分钟,几条疏散路线堵得一塌糊涂。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约纳坦·拉萨说,2012年这次“实战”显示人们不是很信任预警系统,更多会自寻机会逃生。而且,包括亚齐在内,印尼许多地方的建筑标准远低于“安全线”,一些社区在易遭海啸袭击的地点重建。“如果再次发生海啸,我认为后果会跟2004年一样。”
胡若愚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以北海底发生9.2级地震,引发大海啸,班达亚齐省最先受到海啸冲击。印尼确认的死亡人数超过130000人,但政府估计包括失踪在内的遇难者人数达到230000人。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