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菊说,照片被曝光3天以来,没想到引起了这么大关注,自己彻夜难眠,边看网友评论边流泪。她反思自己的疏忽大意,也希望社会能够多理解一些医生这个职业。 图CFP
对西安凤城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郑晓菊来说,这两天的心情恐怕跟坐过山车并无二致:一会儿“人人喊打之”,一会儿同情支援声四起。
一张西安凤城医院医生在手术室的留存照被传上网后,竟莫名地酿出一桩“大新闻”,直接导致医院从常务副院长到护士长的责任“连坐”,不仅如此,事情的“真相”竟然在短短3天内出现大反转的剧情,从刚开始的一片“倒医”到后来的同情医生,为医生求情……
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这桩本不该成为新闻的事,再次触及原本已经极端脆弱的中国医患关系的痛点,着实催人思考。
“手术室比剪刀手”难逃伦理瑕疵
一组在四个月前拍摄的照片,竟突然引发舆论轩然大波,郑晓菊想不到。
12月20日,一组医生在手术台上自拍,并摆出“V手势”的照片在网上热传,一时哗然。“生命岂可玩笑”、“医德去哪儿了”的“倒医派”观点迅速占据舆论主流。郑晓菊在照片上没戴口罩,“露脸出镜”,自然陷入更大的舆论漩涡。
22日当天,全国多家媒体涌向凤城,郑晓菊面对长枪短炮道出了故事的另一个版本:照片拍摄那天是8月15日手术室的最后一台手术,一位40多岁农民工,腿部严重受伤,手术难度很高,从早上10点进行到下午5点半,大家没吃没喝7个多小时后,终于为患者保住了左腿。当给患者打完石膏即将出手术室时,有人提议拍照留念。一个原因是手术成功,大家都很高兴,也希望对这个成功手术存档留念;另一个原因是,这是对已经使用十年的老手术室的告别,第二天他们要搬入新手术室。
郑晓菊说,自从照片被曝光3天以来,自己彻夜难眠,边看网友评论边流泪,没想到引起了这么大关注。她反思自己的疏忽大意,也希望社会能够多理解一些医生这个职业。
22日晚,《卫生局急了、院长主任护士长撤了、当事人哭了,你们满意了吗?》、《自拍医生的悲情自述》等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舆论出现反转,“挺医派”的观点获得更多表达。但,这无法掩盖“自拍医生”的专业瑕疵。
“从这组照片看,手术还没结束,医生却进行与医疗行为无关的拍照,这是欠考虑的,而且,照片暴露了患者的隐私,即便说是留念、存档,有没有获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沈铭贤称,凤城“自拍医生”的做法合情,但在医学伦理上是有瑕疵的,也是这点,才会激发民众的一些反感情绪。
连日来,强大的网民翻找出了一张外国医生的“自拍照”,以论证医生自拍的合理性。但最初的反思也来自医疗界。昨天,“丁香园”网站发布了一条耐人寻味的文章,标题是“医院自拍:有图无真相”。文章抛出一个问题:中国医师手术室自拍被媒体、被网民臭骂,但老外在手术室拍照却被奉为经典,为什么?
那张刷屏的外国医生“自拍照”其实绝非自拍照。照片由著名摄影师詹姆斯·斯坦菲尔德(James Stanfield)拍摄,他的这张旧作里,波兰医生瑞莱格(Zbigniew Religa)经过23小时的心脏移植手术后正在观察他的病人,助手因为太累已经睡在了角落里。
1987年,詹姆斯·斯坦菲尔德的这张照片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00张最佳照片。为了拍摄这张照片,詹姆斯用掉了22卷胶卷,并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瑞莱格交流,双方取得互信后,他才获准进入手术室,安静地待在角落,以至于医护人员已经忘记了他的存在、镜头的存在。
在不少医生看来,这张经典照片所传递的医患情感,与凤城摆拍的“剪刀手照片”分明是两码事。
“大众媒体的责难有过头之嫌,但我们再澄清也不能掩盖自己的错误,不能用一张国外的照片来给自己的错误洗地,错了就是错了;手术未完全结束,手术台上的医生停止手术进行与医疗无关的拍照合影;以患者身体为照片背景,暴露患者隐私;违反无菌操作要求。”“丁香园”的这篇文章,对凤城医生自拍照进行了详细分析。
不论舆论如何站队,“自拍医生”确实存在违规。我国对手术室安全管理有明文规定。根据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2011版“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中“手术室管理制度”:“入手术室人员未取得医院管理部门的许可,任何个人、科室以及媒体不得携带各种摄影器械进行手术拍照、录像。”
始作俑者希望“息事宁人”,遭一边倒批评
追踪西安凤城医院手术室自拍事件不难发现,最初的“导火索”起源于一位局外人。
后来惹出祸端的一组照片,是新浪网友“当维美不再唯美”12月20日上传的。当时,该网友在微博配发的文字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想说难怪医患关系如此紧张,手术同时你们在做什么?”不久,该微博经“陕西都市快报”转发,几家网络媒体跟风转载、引来大量网友围观和口诛笔伐。
昨天下午1时16分,网友“当维美不再唯美”再发微博:“息事宁人,对不起大家”,她的其余微博已被悉数删除。
“如果没有后来当事医生的自述,光凭那几张照片,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对医生的自拍行为表示反感,网友集体声讨不难理解。”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申生解读这一事件时认为,除了当事人,最值得公众集体反思的就是当下随意随兴的“自拍-上网”行为。
“现在有些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拍个照、传上网。”但胡申生说,大多数人对这种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缺乏认知。一张图片传上网以后,没有前因后果的说明,网民可以做大量开放式解读,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与当事人的主观意愿相反。他借用了一句网络语言来说,有时候,真是“躺着也中枪”。
昨天,针对网友“当维美不再唯美”的道歉,众多网友仍是一边倒地批评。“像你这样盗了图加上自己的理解这就算新闻了?我想该医生在朋友圈发的原文正常人看了是不会错误理解的。真不明白是怎么想的。”有人如此留言。
“网络问政”过分顺应民意,实为一种懒政
一头是医生自拍惹出祸端,另一头,主管部门的“快速反应”也未迎来预想的好感。
12月21日晚间,西安市卫生局通过官微通报对“手术室自拍”事件涉事医院的处理决定,给予常务院长闫某记过处分、留职察看一年,并免去分管副院长陈某和麻醉科主任张某、护士长田某行政职务,所有参拍人员给予记过处分,扣发三个月奖金等处罚。
谈及西安市卫生局的“网络问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朱春阳说,主管部门在事发后一天就通报处理决定,显而易见是受到网络舆论的压力。对涉事医院和医生进行处理,一个主要目的是快速“平息民愤”,这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当下,政务微博如果“不吭声、不搭理”,通常会被解读为“政府不作为”,如果医院和医生不被问责,那么主管部门就会承担压力。
按照朱春阳的看法,医院手术室自拍事件,从一个维度说明,主管部门在网络危机公关时缺乏底气。“遇到这种事,本来应该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要把事情真相调查清楚,再按照规定处罚。而今迫于外界压力,貌似是在顺应民意,处罚当事医生,其实这种做法却是一种懒政或惰政。”朱春阳说,这种危机处理方式的合理性是值得商榷的,“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可能牺牲的是当事人。”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自拍照”走红的21日,网民对医生一片“喊打喊杀”的态度,22日当媒体“挖出”“7小时不吃不喝的救治”故事,以及主管部门的罚单雷霆出台后,新浪网的一项调查显示,逾六成网友认为拍照的医护人员“可以理解”,认为处罚决定“不合理”。如果说“网络问政”起初是为了顺应民意,但民意却发生了大反转。
文汇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樊丽萍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