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隐居”在腹膜后的胰腺,长期以来默默无闻。不过,胰腺一旦被癌症缠上,其手术难度在普外科中可以算是最难的一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西方化,它变得越来越受关注——明显加速的胰腺癌发病率,以及尚不理想的生存率,使胰腺癌有了“癌中之王”的称谓。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副主任徐近副教授,便是一位与这个恶魔斗争的勇士。
应把方案利弊与患者说清楚
在人体的脏器中,胰腺的知名度远不如其近邻胃、十二指肠、肝、胆。别看它“身材”细小,能量却不可小觑。它分泌的胰液中有好几种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着“主角”的作用,特别是对脂肪的消化。
这是一组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上世纪60年代,胰腺癌的发病率只有1-2/10万,直到2000年,发病率也未突破10/10万。但目前,上海市男性胰腺癌发病率已达到17/10万,女性也接近15/10万。
让徐近与他的团队感到十分痛心的是,这并没有引起人们对胰腺癌的高度警惕,人们对于胰腺疾病的认识依旧少得可怜。即便是有了网络,病人对于疾病诊治知识的获取也是一知半解。
如果医生不能及时有效地对这种信息缺位进行弥补,很容易导致医患不信任,埋下医患矛盾的“地雷”。因此,这些年来,贯穿整个诊疗过程的“医患谈话”成为徐近行医多年的一大特色。在他看来,通俗易懂的解释是将医患矛盾“扼杀在摇篮里”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在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的示教室里,一块移动白板上贴着胰腺癌的生理解剖图。徐近指着解剖图跟患者家属介绍说:“你看,你父亲一个实体肿瘤位置长在这里。手术时我们会从这里入手,但是切除之后,还有一些弥漫型的小病灶,需要经过术后放化疗解决。”为什么手术后还要化疗?老年人化疗吃得消吗?面对患者家属的疑问,徐近一一耐心分析,一番释疑之后,患者连连点头表示理解。
只要徐近不做手术的日子,患者和家属都会围着他“问东问西”,无论手术治疗,还是术后饮食、康复等,他都会一一耐心解释。许多患者家属将其称之为“问不倒的《十万个为什么》”。
眼下,为了规避医患纠纷,医生和患者谈话更多的是罗列治疗方案,很少有替患者做出选择。而徐近却会站在患者的角度,就治疗方案提出自己的选择意见,以供患者参考。他时常说:“患者不是专家,哪种治疗方案更适合,只有我们医生最有发言权,我们应该就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和患者说清楚,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绝不能因为怕担责任而简单地让患者做选择题。”
多看一眼,我心里才会踏实
由于人们对于胰腺癌的认识不足,目前初诊胰腺癌患者中只有15%-20%的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而即便是这部分病人术后5年生存期也只有20%,而无法切除的患者则几乎不可能长期生存。
为了把握住延长患者生存期难得的机遇,徐近和他的团队一起,以病人为重,以医院为家。每天早晚两次查房,是365天雷打不动的规矩。“让我们再去简单地看看病人吧。”每天听到徐医生这句话,团队的医生就知道到了晚查房的时间。而所谓的简单地看一看,通常需要40-60分钟。
每当有病患或者同仁劝他休息一下时,他总是笑着说:“胰腺癌手术风险大,病情变化瞬息万变,对患者多看一眼,我心里才会踏实,回家睡觉才踏实。”
在病区里,病人及家属总能发现徐近亲自给患者换药、换引流管,甚至睡在病房里监护危重病人。平日里,他往往下了手术台还没顾得上吃上几口饭,便匆匆赶到病区看望自己的患者。
“徐医生一天要到我爸爸床边跑好几次呢。”陪护李老伯的女儿深有感触地说:“每天看着他都是一路小跑地在病区里忙东忙西,我们很多病友都觉得他真像‘老黄牛’。”
从医15年来,对于病区中的重点手术危重病人,徐近已经养成了每隔半小时查看一次的习惯。在徐医生白大褂的口袋里,一本记录着床位患者信息的本子从不离身,小到排尿次数、换药时间等细节问题他都一一记录。也正是这份认真和负责,很多患者刚出现并发症的端倪,他就能够及时处置,第一时间予以解决,从而减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把所有不安全因素消灭在手术台上
每逢手术日,徐近走进手术室后,还会像一位刚刚出道的“小医生”一样,对即将手术患者的CT片再次反复“审读”。尽管他在术前已经对患者的病情了如指掌,但他坚持,医师只有做到术前100%了解,才能确保“下刀如有神”。
手术中,他极其熟练地将手伸进患者的腹腔,探摸病灶的位置,继而小心翼翼地剥离各种组织,充分暴露瘤床,再者果断下刀,完整地切下整个病灶。看看简单的几个步骤,徐近一台手术要忙活一整天。
徐近介绍,胰腺癌解剖位置深藏腹膜后,整台手术可谓上演“步步惊心”:稍有不慎,小则极易破坏瘤床,给今后的复发埋下“祸根”,大则“下不了台”。
“人命关天,我们不要怕花时间、花力气,要尽可能拿得干净点,病人就有可能多活几年。”这是徐近在手术台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到了手术关腹阶段,徐近往往要比其他医生花上更久的时间。也正因为他手术做得极为细致、耗时久被同仁们称为手术台上的“磨洋工”。
徐医生给出的解释是:“胰腺癌手术技术环节太多,每一步都有可能会闯祸,一定要小心多检查几遍,要把所有的不安全因素消灭在手术台上,回去才睡得踏实。”他每次都会在关腹腔前等上20至30分钟,站在手术台旁,左看看右瞧瞧,直到所有不安全因素都被“消灭”了,他才放心地进行关腹缝合。
正是这份近乎偏执的严谨,徐医生已连续2年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二进宫”为“零”。看着患者术后走过一年、两年、三年,他的心中无比喜悦。面对凶险的疾病,他用自己仅有的休息时间,研读文献、优化技术,试图打破胰腺癌的“不破金身”。
文汇报记者 陈青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