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以色列的专业“小丑医生”在儿中心门诊大厅与孩子们互动。 刘桢摄
红鼻子、大脚鞋,白大褂上爬满小青蛙、小蝴蝶等五颜六色的毛绒玩具……昨天,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走进两位特殊的医生——来自以色列的专业“小丑医生”。接下来的一周,他们还将现身沪上多家儿童医院。
近年来,积极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正在各国火热开展,上海的医院也开始相关项目的研究。儿童医学中心称,除了“小丑医生”项目,明年还将启动“无哭声医院”建设。
让人发笑也有治疗效果
昨晨,儿童医学中心门诊大厅,尼尔·拉兹和萨哈·麦哈德是孩子眼里的“不二明星”,吹泡泡、变魔术、玩杂耍,三下五除二又把气球捏出贵宾小犬的样子,逗得孩子哈哈大笑,一时间似乎忘了自己还在生病。
“医院里怎么会有小丑表演?!”面对疑问,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发育行为儿科专家江帆告诉记者,10年前,在美国儿童医院参观的她,和许多现场家长一样不敢相信,“但你不得不赞叹这股神奇力量,原本小孩在哭闹,害怕抽血、打针,但和‘小丑医生’互动后,哭声停止了”。
让人发笑,也有治疗效果,这是“小丑医生”萨哈·麦哈德坚信的。这个从事“小丑医生”已15年的中年男士,是以色列第一个阿拉伯裔的“小丑医生”。此前,他长期从事医疗急救工作。1998年,在急救一起两车相撞的惨烈车祸时,萨哈钻进一辆事故车,只见一位妈妈捧着一只摔烂的蛋糕,脸上全是奶油。萨哈蘸了一口妈妈脸上的奶油尝尝:“这蛋糕味道也不是很好呀!”说话间,全车人破涕为笑——这让整个事故车内的“负气压”瞬间消散。“这件事改变了我的人生,我转行做医疗小丑,以另一种方式治愈患者。”萨哈·麦哈德告诉记者,“小丑医疗”能帮助患者从艰难挣扎的过程中转移出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未知环境。因此,大部分“小丑医生”面对的是儿童,但也面向一些成年人。
全球有5000个“小丑医生”
萨哈曾在辅助生殖医疗科室工作,来这里看病的多是生育障碍的妇女。医学中心一个实验结果发现,有“小丑医生”陪伴的妇女,胚胎成活率更高、更容易怀孕。相关研究结果已公开发表。
“可见医疗小丑对于疗效改善有一定的有利作用。这些年,有关情绪改善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各国研究火热。”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社工部负责人季庆英告诉记者。
而此前,“小丑医生”也饱受非议。世界上第一例医疗小丑诞生于1986年纽约的一所医院。起初,他们遭受医生内部的诸多质疑,被指责干扰医疗工作,差点变成“医疗闹剧”。但医务人员逐渐注意到医疗小丑的神奇作用:改善医患关系,缓解病人紧张情绪,让病人更快治愈。
2003年,日本有研究发现,欢笑对支气管哮喘的康复有帮助。2010年,又一支日本科研团队发现,幽默与欢笑可从一定程度延缓老年痴呆……科研发现,幽默能带来一定的医疗效果,因为它能促使大脑产生更多内啡肽,从而减轻痛感。
目前,医疗小丑的价值已被重新认识。根据第一届国际医疗和“小丑医生”大会公布的数据,全球目前约有5000个职业“小丑医生”。在欧美的儿童医院、老人院、综合医院,医疗小丑十分活跃。
2009年,以色列的海法大学诞生了全球首个“小丑医生”专业。诸如尼尔和萨哈这样的“小丑医生”,不仅要学习护理、心理学、物理治疗、医学史等医学知识,还要学习戏剧表演,因为学会运用魔术、表演、面具等道具,是“舞台疗愈”学说的重要手段。
让医生更懂得如何面对患者
记者从以色列领馆获悉,除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外,明后天以色列“小丑医生”还将前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除了与患儿互动,他们还将与上海的儿科医生们交流“如何更好地与孩子互动”。
“我们平时总是一门心思想着如何给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说实在的,要像‘小丑医生’一样,和孩子玩到一块,我们不太会做。”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主任张马忠告诉记者。受此触动,张马忠正在推动本院麻醉科的“无哭声计划”,即在手术前,让病情条件允许的孩子由妈妈抱着进入手术室,而不是孤独地睡在冷冰冰手术床上;让孩子在手术前佩戴可以播放动画的可视眼镜,而不是看着房顶,满脑子想着未知的手术……
“儿时的医疗场景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心灵创伤已开始受到专家的关注。”江帆告诉记者,儿童医学中心明年将启动“无哭声医院”建设,即从疼痛评估、医院布置、医疗流程变化等多方面给予患儿心灵更多的关注。“这个项目未必能马上建成,但希望对医护人员的观念有所改变,如同‘小丑医生’给我们的启示——努力地做一件事,让病人微笑;而不是让医院成为一个只有炫酷医疗技术的冷冰冰的地方。”
文汇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