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当记者走进巨鹿路那间石库门老屋,93岁的贺友直正忙着一次次起身接电话。腿脚灵便的他声音爽朗地回应着来自四方的祝贺,还用英语跟记者说“Verybusy(非常忙)”,恰似个快活的中年人。
“我翻开《文汇报》上面整整三版的‘上海文学艺术奖’的报道,看到终身成就奖的艺术家照片里居然有我,真是非常高兴!”平时总是乐呵呵的贺老说到这里,突然哽咽了,眼圈泛红道:“现在已经没有连环画了,我还有资格被推荐,90多岁还能被承认,我真是很开心!”
一画60多年,怎么可能停笔
从1950年开始,贺友直就在四四方方的小框里画连环画,这一画就是60多年。他的《山乡巨变》在1963年获得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一等奖,被称为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此后,他创作的《白光》、《十五贯》、《朝阳沟》、《小二黑结婚》等连环画也都广为流传,屡屡摘得美术界大奖。这些年,贺老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陆续创作了《贺友直画自己》、《生活记趣》、《走街穿巷忆旧事》等一系列作品。他笔端娓娓道出的故事,渐渐从别人的小说,变成了自己的生活。
他最新的作品,是今年8月发表在《新民晚报》上的风俗画《小小一碗面,浓浓邻里情》,描绘的是一户人家过生日下面条,分送给邻居共庆的热闹场面。画面截取了一栋石库门老房子的剖面,客堂、灶披间、亭子间、阁楼等各个角落中各色人物的生活百态都活灵活现,他说这是“各色人等安排其中,既显示礼仪,亦表明是在上海”。对于这幅作品,贺老难掩得意:“93岁还能画人物,证明我气息还可以吧!”他还为图画专门撰写了文字,介绍老上海石库门房屋的格局和住户的生活风俗,也谈人生感悟:“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社会要进步,生活要改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住在老式的弄堂石库门里,有它独特的意趣情调,邻里之间的关爱互助,尤其是大户人家,三四代同堂住在一起,有事一呼百应,哪像如今要唱‘常回家看看’。”
贺友直平时主要用的画法是线描,构思极费心神,勾勒也考验眼力和腕力。当被问及为何现在还要这样劳神时,贺老反倒有些微恼:“这是我的专业、我的爱好呀!假使你去问王安忆,打算小说写到几时,她也肯定会说,一定要到实在想不出来了才停笔。杨绛先生百岁还在写作,我怎么会停?”
在小人书里画出大事业
贺友直笔下的人物、街景、物事,无论是《山乡巨变》中主意拿捏不定的老农民“亭面糊”,还是《老上海360行》中在弄堂里被主妇们团团围住的收旧货师傅,都透着一股浓浓的市井烟火气息,仿佛生活的鲜活色彩在他白纸墨线的勾勒中,扑面而来。这些都源自于画家对于生活的深入和热爱。“因为我是弄堂里出来的,我也从1956年起一直住在这个石库门房子里。老房子里温馨,家家门都开着的亲切,灶披间一道烧菜的闹猛……生活提供了我极好的条件、素材,我才能画出这么多好的作品。”贺老感慨地说。
对于“大师”这样的评价,贺友直摆手不承认,说“我只是个画小人书的”。但他就在一向被视为“小道”的连环画领域,开辟出了令人不敢小觑的新境界。有评论家认为,贺友直的画把中国古代的白描艺术从传统里挖了出来,用以表现当代的百姓生活。他是近百年中最有代表性的白描人物画家,他提供了一部老百姓形象的画史,他在通俗的艺术中做出了一番大事业。
文汇报记者 钱好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