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司机都用打车软件”
司机李师傅是“快的”的忠实用户,已经使用了一年多,现在快的“一天做满5单补贴15元,一天做满9单再补贴20元,所以一天最高能补贴35元”。不过,“一般一天做不满9单,5单能做到”。李师傅说,自己并不刻意追求接打车软件的单子,一般只接顺路的2公里以内的单子,四五分钟内能到的路程。“现在司机基本上都用打车软件,我感觉在九成以上。”
李师傅说,今年年初“快的”、“滴滴”的烧钱大战结束后,软件使用人数骤降,但也正是那波之后,用户习惯被培养了出来,年轻人非常习惯用手机软件打车。“这就苦了不会用软件打车的中老年用户。我们如果抢了单子,路上碰到扬招的就不会理了。”
在乘坐另一辆出租车时,记者注意到,快到目的地时,司机又开始抢单了。在记者离目的地还有约200米时,他顺利抢到了一单生意。“现在大家基本都是载客的,都没人跟我抢。”他说,现在车难打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高峰时电调+打车软件往往一单接着一单,很少有空闲的时候。
司机小高告诉记者,高峰时段,用打车软件叫车的几乎有扬招客的一倍,“在有暖气的室内先把车子叫好,总比站在马路上吹冷风强啊!”小高还说,虽然现在打车软件不允许加价,但一些乘客为了打到车,还是会想尽办法,比如会通过语音打车或在“备注”一栏里表达“加价”的意愿。
司机、手指族“双赢”
谁来管扬招客?
上海的出租车服务曾以扬招容易拒载少,享有“全国一流”的好声誉。而现在许多市民都感觉路边扬招变难了:空车变少,拦车不停。
年轻人动动手指就能提前约车,不浪费时间不走冤枉路,司机抢单能减少空驶率,还有补贴拿,看上去“双赢”的模式,却深深伤害了“扬招客”。
事实上,打车软件的普遍使用还让不用软件的司机“受伤”。朱师傅是至今仍不使用打车软件的“少数派”,由于打车软件盛行,搭理扬招客的出租车变少,因此专做扬招生意的司机反而感觉接客变得容易。但是,这并未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益。“以前我都能接到中长途的生意,但现在我接到的基本只有短途生意了。走中长途的客人更愿意提前安排好行程,用打车软件叫上车。”由于道路情况日益拥堵,加上做不到“长差”,朱师傅感觉自己的收入不升反降。
利益驱动下,出租车司机向打车软件靠拢理所当然,可移动互联网日益普遍之际,还是有大量中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他们就该成为科技进步的牺牲者吗?当打车软件从去年开始扩张时,如何平衡扬招难等就一直在争论,一年多了至今仍然无解。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