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媒18日报道,高仓健于当地时间2014年11月10日凌晨3时49分,因淋巴癌在东京某医院逝世。
高仓健从影50多年间出演过200多部影片和多部电视剧,受到观众喜爱。其中从1964年到1975年整整12年,高仓健演了近一百部黑帮片。八十年代初期,电影《追捕》在中国上映, 高仓健以过去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性格形象给中国观众强烈的震撼——永远不说话,脸上始终是刀刻的坚韧,内心世界却是异样丰富。影片衍生了无数与《追捕》相关的文艺作品,高仓健整整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和精神生活,由此成为了亿万中国观众的首席日本偶像。
2005年,高仓健在张艺谋执导的《千里走单骑》中出演男主角,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了他。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两位电影研究学者,看看他们眼里的高仓健,是什么样子。
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电影研究学者)
可以说,在那个时代(1980年代),高仓健和他那个时代的日本演员比如栗原小卷等,把中国和日本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绝对是爱上过他的,从少女时期爱上他。没见过这样的硬汉,好莱坞硬汉是社会边缘、底层、粗糙、强悍的,而这个东方的硬汉是隐忍、沉默的,我特别喜欢《幸福的黄手绢》里他打那个男孩的镜头,他非常松弛地站在那,然后一手打了那男孩。这跟好莱坞的硬汉镜头完全不同。但也有相像之处,有点落拓,被认为是失败者,但也爆发出力量。
但《千里走单骑》丝毫没有感动我。我觉得,张艺谋在那个时期没有真情,高仓健是没有表演没有表情的形象,需要内容,但张艺谋的电影没有。大家喜欢《千里走单骑》是因为大家爱的是高仓健,跟我一样。
王众一(日本电影研究专家,《日本电影100年》译者,《人民中国》总编辑)
日本电影通过市场渠道进入中国,最好的时期就是1980年代这个时期。高仓健主演的电影,是日本电影走出去非常成功的例子。《追捕》这个电影创造了1亿人次的票房,这个记录至今没有外国电影破掉。
《追捕》这个电影在“文革”结束以后,对日本形象在中国的改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仓健成为那个时代最时髦 的人物。以至于很多年后,张艺谋以他为主人公拍一部电影。《追捕》这个电影,激发了在中国产生一系列追铺题材的电影,比如《戴手铐的旅客》等,都是不同程度受到《追捕》这部电影的启发。
高仓健不同阶段演过很多电影,但我们只看到或只关注《追捕》、《远山的呼唤》和《幸福的黄手帕》,其实他也演过日本军人,演过纹身的混混,但我们只看到他扮演的那种默默无言很酷形象的电影。“文革”后期,中国电影的男人形象是比较阴柔的比如唐国强,但从高仓健以后,中国电影出现了一批高仓健式的角色,也是模仿他这种硬汉形象。中国电影中,演员台词都很多,但高仓健的台词都很少。
他在日本的地位是比较高的,比《追捕》女主角中野良子要高,但中野良子在中国的知名度也很高,所以她特别感谢中国。高仓健在中国达到顶级演员的级别,但他在日本可能还达不到。但毫无疑问,高仓健在日本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演员,而且演艺生命很长,比如他70多岁演的《铁道员》依然引起很大的关注和好评。他身上一直有一种男人味,是独一无二的。
他最失败的电影就是《千里走单骑》,张艺谋用了一帮业余演员给他配戏,把这部电影给毁了。高仓健的台词很少,表情很细微,所以需要很好的配角把这些细微的东西表现出来,才有张力。但张艺谋用了一帮群众演员,这就出了大问题,就像在棉花里跑步了。
来源:澎湃新闻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