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参考的抗癌战略和战术
《孙子兵法》虽仅6000字,确乃千古不朽之作。它不仅可用于军事,可用于管理,可用于科研,也可用于治病。
笔者不久前整整看了3个月的《孙子兵法全译》(1998年齐鲁书社出版,田昌五著),后来又看了200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戚文、周铁强等著《孙子兵法十讲》,以及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吴如嵩著《孙子兵法十五讲》,虽然还是一知半解,但深深感到原来2500年前已有抗癌战可供参考的战略和战术了。
《孙子兵法》共13篇,篇篇都闪烁着光芒,辩证思维贯穿其中。如《势篇》提出的奇正观点,“夫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既按规则出牌,又出奇制胜,是其绝妙之处。
笔者个人的肤浅体会,孙子兵法中的某些观点确值得思考,例如:
为什么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现代医学对癌症的“根治性治疗”应该属于百战百胜,为什么孙子反而说不是最好的办法?
为什么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不用消灭肿瘤的办法,才是最好的,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呢?
孙子又说“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十则围之”的态势呢?
孙子还说“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这给抗癌战的未来又提供了可以发掘的无限前景。
《孙子兵法》的6000字,几乎每句都可能演绎出一篇可观的文章来,但限于笔者的认识,只能略论其中之要者。
笔者从事癌症临床40余年,主要研究的是消化道癌症,特别是肝癌。虽然不同的癌症其诊断与防治各有不同,但“共性”仍是主要的。为此愿意借学习《孙子兵法》之机,为抗癌战提供一点个人的思路,为癌症患者和医者提供一点参考。
诚然,笔者现已年过八十,临床和科研实践已越来越少,这里所说的观点和方法能否有助提高患者的认识、有效指导临床和科研,还需要长期观察。
就医篇
孙子启示:“兵者,国之大事”。面对癌症:对个人而言,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对社会而言,是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此癌症就医不能掉以轻心,要当作大事来抓。
一旦被诊断出癌症或怀疑得了癌,到底该怎么办?患者和家属常常有几种不同的心态:存侥幸心理,等待观望;将信将疑,无所适从;心急如焚,胡乱投医;道听途说,信单方秘方;当然也有找准医院,冷静应对的。
针对癌症就医,到底应该如何应对?且先看孙子的说法。
就医,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既然战争的决策是关系到国家和军民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须认真对待。人的一生中有不少大事,这要看从什么角度。例如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人生的大事,对一般人来说,前两者是人生大事;对有远大抱负者而言,后两者是大事。从医学角度来看,人的生、老、病、死,也都是人生的大事。而癌症是机体与癌的战争,是涉及“病”和“死”的大问题。癌症是我国当前人口数一数二的死亡原因,当然是属于大事。为此对癌症的就医,必须作为人生的大事来抓,决不能掉以轻心。
但是在笔者40余年临床实践之中,患者和家属对待这样的大事确有种种不同的心态和做法。
案例一1975年,我们在肝癌早诊早治刚取得突破的时候,曾成功为10位患小肝癌而没有症状的患者切除了肿瘤,这些患者后来有7人生存5年以上,这在当年是罕见的,世界所无的。但那年还有9位患小肝癌的患者没有开刀,没有开刀的原因大多是患者或家属不愿接受手术。他们对简单验血中甲胎蛋白的结果半信半疑,说“我没有病,能吃、能睡、能劳动,您单单验个血就说我生肝癌,我无法相信”。但一年不到,多数患者都发现肚子里摸到肿块,再来就医,但为时已晚。这些未能及时手术的患者,5年后没有一人生存。
这个事例说明,生了癌是否及时就医,及时治疗,结果大不一样。我们研究所的统计也说明,同样是手术切除肝癌,肿瘤越小,效果越好(见右表)。
那时由于只靠验血中甲胎蛋白来诊断,患者和家属半信半疑是可以理解的,而现在由于还有B超(超声显像)、CT(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显像)、MRI(磁共振显像)等影像医学检查手段可以“看”到肿瘤,符合开刀条件的小肝癌患者不愿开刀的已很少见。
案例二
笔者的一位同窗(自己也是医生),体检发现右肺上方有一个小肿块,他认为自己既不吸烟,又经常游泳,便臆断是良性病变,等到一年后肿块增大复诊,才诊断为肺癌,但因肿块包绕血管而不能手术,只好采用放射治疗。
这个事例说明,如果作为大事来对待,对于发现肺部有肿块,就必须认真排除癌症才能随访观察,不要随便下结论认为“可能是良性病变”。
案例三这还是不久前的事。一位患小肝癌患者,一听是肝癌,便慌了手脚,连忙上网查看,找到一家伽马刀医院,便去治疗。但半年后又复发,而且出现肿瘤播散,再来找我们。将原先的CT片拿出来看,是适于手术切除的直径4.5厘米的肿瘤。由于伽马刀治疗后已有播散,只能做介入治疗(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结果做了3次患者便亡故。
这个事例说明,如果作为大事,就要如孙子所说,先要充分了解情况,然后仔细比较,才能做出治疗的决策。
这类例子很多,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没有把它作为大事来抓。
抓“大事”的重点
生了癌,是否及时就医,是否正确诊断,抓紧治疗,关系到癌症患者的生死,关系到能否攻克癌症。为此,怀疑癌症或确实诊断得了癌症,都需要作为大事来认真对待。但作为大事,并不是说要把神经绷紧,而应该既认真对待,又冷静应对。
笔者以为,抓大事的重点是:
(1)如孙子所说要“经之以五事”:再急也要充分了解信息,作出找什么医院,找什么医生就诊的决策。
(2)如孙子所说“兵贵胜,不贵久”:癌症虽然是慢性病,但癌症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看成是一件较急的事来办理,最好不要超过两周的时间。
笔者多年前对癌症有过三句话:“癌症早期有点办法(不少可获根治),中期可想点办法(大多能延长生存期,部分可获根治),晚期没有好办法(当然随着科技进步,一些晚期癌症也有了一些办法)”。由于不知道什么时间会由早期变为中期,什么时间会由中期变为晚期,所以一定要抓紧。
(3)如孙子所说“致人而不致于人”:掌握主动权,在相信科学的基础上,不要道听途说,要有自己的判断。同时还要建立“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与癌症斗争的正确思想。
(4)如孙子所说,在看癌过程中,一切决策要“利合于主”:就是说要对身体有利为原则。既要抓紧,又要从容应对。不因过分急于诊治而损害身体,还得吃好睡好。毕竟癌症治疗的还需要有较好的身体背景。
诊断篇
孙子启示:“先知者,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癌症治疗决策,首先要弄清“癌情”,关键是尽可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去伪存真,进行综合分析,但过度检查则弊多利少。
癌症患者就医后的第一步是解决诊断问题,诊断明确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作出治疗的选择和决策,这是与癌症开战的前提,也是抗癌战取胜的前提。
孙子兵法在“谋攻篇”中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地形篇”中还有一句“知天知地,胜乃可全”,说的都是弄清情况的重要性,这也是癌症诊断要做的事。有些患者、有些家属往往急于治疗,诊断没有完全弄清便希望开始治疗;医生也不例外,个别医生对癌症诊断不是那么精细入微,也同样会误事。
通常癌症诊断多集中在癌本身,如:是不是癌,是什么癌,癌有多大,癌有几个,癌是否转移到别的地方,等等。当然患者情况医生也会注意。如果读一下孙子兵法,也许我们的思路会更广、更全面些。
掌握癌情
癌症诊断首先要解决是不是癌的问题,明明是癌而诊断不是癌,或者不是癌却被诊断为癌,都要误事。
癌情是复杂多变的,所以诊断需要解决:是不是癌?是什么癌?癌症处于什么阶段?癌肿在什么部位?数量有多少、恶性程度高还是低?有没有侵犯邻近组织器官、有没有转移到远处?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搞清上面这些问题呢?
孙子在“用间篇”有一段话:“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大意是,优秀的指挥官所以能取胜,是因为事先了解敌情,而了解敌情不能靠迷信,不能靠推测,只能靠知道敌情的人。核心是“必取于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掌握第一手资料。这好比优秀的指挥官不仅要看地图,还要派人去实地侦察,甚至亲自去看地形。
确定癌症后,肿瘤情况的好坏是医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患者和家属最为关注的问题。孙子说:“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大意是,战争决策除“天时”以外,“地利”也很重要。这就是上面所说的:路之远近,地形的险易、宽窄,有没有退路等。笔者以为,没有必要硬套孙子的话语用于抗癌战,上述种种是否可以比喻为肿瘤的各种情况。这是个范围很大又很复杂的问题,在肿瘤学专著中都有各种癌症诊断标准和治疗选择的篇章,治疗选择主要是根据“瘤情(肿瘤情况)”来决策的。就是上面所说的,要知道是不是癌,是什么癌,癌有多大,有几个癌,在什么位置,是否侵犯血管,等等。按现代科学的进展,还要知道癌的“好坏(恶性程度的高低)”,主要是分子预测指标、分子分型等。
现在科学发达了,用于诊断癌症的方法越来越多,如:
(1)验血:特别是肿瘤标记物,如甲胎蛋白(AFP)有助于诊断肝癌、癌胚蛋白(CEA)有助于诊断大肠癌和胰腺癌,等等。
(2)影像医学检查:如B超、CT、核磁共振、PET等。
(3)内镜检查(4)病理检查笔者想告诉患者和家属的,就是上述的各种检查中,除了病理检查做出的诊断外,其他间接的诊断方法结果都不是绝对的。用医学术语说,就是可能有“假阴性”(是癌但没有检查出来)和“假阳性”(不是癌但检查结果提示是癌)的情况存在。对检查结果首先是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尽信。癌症既然是“大事”,一定要十分谨慎。
这里讲一个笔者妹妹的例子。她旅居美国。十几年前的一天,她儿子(笔者的外甥)电子邮件告知,他妈妈在美国被诊断为食管肿瘤伴两肺转移,诊断是通过PET-CT检查做出的,问笔者怎么办。发来的PET-CT图像不很清楚,但确隐隐看到两肺下方有多处浓度加深的影子。开始笔者认为美国的诊断总不会错,既然两肺都有转移,食管肿瘤只要没有明显梗阻,就不要手术吧。笔者说如果可能,最好做个食管镜检查,以确诊肿瘤的性质,也许还可用点药。过了不久笔者又被告知,活检结果是良性肿瘤。病理检查应该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应该是可信的。既然原发癌属良性,那么两肺转移便是假阳性,笔者说那就继续观察吧。3年后,笔者到美国专程去看望了她,人虽瘦些,但精神尚可,至今十余年也没有太大变化。
如果那时看了诊断立刻采用化疗,后果也许不是这样了。自从PET-CT问世,笔者已遇到不少“假阳性”报告,相信一定会有患者由此而接受了不必要的“癌症治疗”而出问题。
避免过度检查
要充分了解癌情,是不是检查越多越好呢?现在的一个时病是“过度检查”,常常没有必要的也要做CT,连患者和家属也常常要求做CT,以为检查越多、越全面越好。
孙子在“行军篇”中说:“兵非多益,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说的是兵不是越多越好,只要不盲目冒进,集中力量了解敌情,任用精于思考的人即可。须知任何检查方法都是一分为二的,CT也有放射性的影响。有一位患者肝癌开刀后对笔者说,他每个月都要做一次CT检查看有没有复发,显然这是太多了。过多的CT检查常弊多利少。放射线可以治癌,也可以致癌。2010年《柳叶刀-肿瘤》的一篇文章说:“CT导致癌症风险比原先估计要高。美国据2007年增长的CT数预期未来有29000例癌症与CT有关。”因此,通常首先选择非侵入性的检查,解决不了再考虑做侵入性的;先选择无大害的(如超声显像),解决不了再选用可能有害的(如CT)。
笔者以为,任何检查都要有的放矢。过多不必要的检查,不仅是医疗费用问题,还可能使患者受到不必要的伤害,甚至耽搁患者的治疗时机。
记得多年前一位友人来向笔者咨询,他说他80多岁的父亲怀疑得了肝癌,跑了几个医院,现正在某医院住院,做了各种检查还是未能确诊。笔者问他做了哪些检查,他说验血多次,做了彩色超声、磁共振成像(MRI)、CT和肝穿刺,还是定不了,正打算做PET-CT。笔者看了他带来的各种资料和片子,肝脏确有一个不大的阴影,好像是血管瘤,但确实难以肯定。笔者说除非患者来让笔者看,笔者陪他去一起检查彩色超声,否则难下结论。于是约好门诊时间,但患者没有来,又过了一段时间,那位友人来告,患者已去世。笔者大吃一惊,细问才知道患者做PET-CT后不久便得肺炎,最后因肺炎去世。其实这位患者即使是肝癌,也是小肝癌,即使不治疗,也不会这么快去世。
笔者以为,对于老人,特别是健康状况不太好的老人,不要太让老人折腾,尤其是侵入性检查和可能有害的检查一定要慎用。
笔者因为当上院士,不时接到通知“我院最近新进一台先进设备PET-CT,可以发现癌症,我们可以为您免费检查”。对这类邀请笔者都婉谢。因为笔者已坚持每年的体检,既没有特殊不适,又不是某种癌症的“高危人群”,不必要的检查,弊多利少。
治疗篇
孙子启示:“以正合,以奇胜”不仅能使战争取胜,也是指导抗癌战的重要战略思维。但一定要记住,“正”是基础,“奇”是灵魂,二者不能偏废。对于抗癌战而言,只是按部就班办事,难有突破;但不在“正”的基础上的奇思乱想,也难取胜。
“规范”与“奇招”
——以正合、以奇胜
战争的目标是取胜,治癌的目标是治好,那么怎样才能取胜呢?患者和家属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癌症怎样选择治疗方法。医生说要开刀,但又听说有个偏方可以治好;医生说根据病情只适合药物治疗,但又听说肝移植治疗肝癌最好;这个医生说患者适合做手术,那个医生又说最好用介入治疗等等。到底是听医生的,还是听友人的?到底应该按常规办事,还是不按常规办事?患者和家属常难以决断。
我们不妨先看看孙子对这类问题是怎样说的。
孙子(《势篇》)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笔者体会孙子强调要打仗,首先是按规则出牌,笔者在前文说过的,如下象棋,车、马、炮各有各的走法,不然双方就无法下棋。但取胜则靠奇招,靠棋手的出奇制胜,靠对方猜想不到的走棋。
笔者以为,“正”和“奇”是相辅相成的,“正”是基础,“奇”是灵魂,没有“正”则难有“奇”招,只有“正”而没有“奇”则难以取胜。“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寥寥数语,道出取胜之道。
最近几年我国肿瘤学界十分重视“诊疗规范”的制定。笔者以为,在遵守规范的同时,重点应该思考如何出奇制胜,尤其是对那些目前治疗效果很差的癌症或较晚期的癌症。笔者并不是主张患者都不去听医生的话,而是思考如何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发挥医生、患者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
笔者遇到过两位患者,都是50岁左右,病情相仿,治疗也基本一样,其中一位3年后便去世,另一位现已生存超过11年,没有癌转移复发的迹象,看来如健康常人。究其原因,后面那位患者的治疗中多了两样东西,一是合并应用了干扰素,干扰素在当年规范中是没有的,但在笔者单位经过动物实验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是有用的;二是患者听从了笔者的告诫,一直坚持适度游泳。
干扰素和游泳是否属于奇招呢?尤其是游泳,这有悖于“常理”。“常理”是癌症患者宜多休息,家人也需照顾备至,患者只需“饭来张口”即可。笔者并不是说游泳便可治好癌症,对于能手术切除的肿瘤,笔者绝不会叫患者去游泳而不开刀。对于那位患者,笔者只是想,游泳可以起到三方面作用:一是患者在精神上感到自己是正常人,可以参加正常的体育锻炼;二是适度运动能增进胃口,身体抵抗力自然也得到提高;三是水的刺激、肌肉运动等提高了机体免疫力。
孙子启示:“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不仅过去和现在,甚至可预见的将来,癌症早诊早治仍然是提高疗效的最主要途径。而关键是早期发现,要重视年度体检,以及某种癌症高危险人群的定期监测,一旦确诊,就要不失时机消灭肿瘤。因为这时肿瘤容易被消灭,而患者冒的风险小。
早治和晚治有多大差别
——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癌症患者中,没有症状的早期癌症患者往往将信将疑,或认为历来身体很好,应无大问题。而患了晚期癌症的患者,则患者、家属和单位都十分重视,心急如焚,托人找关系,找好的医生看病。那么癌症早点治和晚点治有多大差别呢?
笔者从事癌症临床近半个世纪,看到媒体喜欢登载的都是风险大、手术大或手术复杂的报道。据笔者个人有限的临床经验,很多超大手术治疗的远期结果大多并不理想。因为癌肿看似被完全切除(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而患者身体却遭受了不可逆的损害。
孙子(《形篇》)说“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意思是打了大胜战大家都说好,其实并非最好的。又说“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意思是自古以来善于指挥战争的,都是战胜那些容易被战胜的敌人,所以这些将帅没有智慧的扬名,没有勇胜的战功,其取胜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是显而易见的呢,因为其采取的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是战胜那些必败的敌人。同样,在癌症的治疗中,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冒比较小的风险,便将癌症治好,虽然没有很大名声,但却是最好的,因为患者得益多,而损失少。
癌症早治和晚治其远期效果差别很大。早期癌症采用消灭肿瘤疗法(手术切除和其他替代的局部疗法),大多能得到根治,而晚期癌症即使同样用消灭肿瘤疗法,大多只能延长生命,而难以根治。为此,一旦发现早期癌症,必须抓紧早治,因为此时正像孙子所说“五则攻之”,机体与癌的比势处于优势。而晚期癌症患者,倒不必过于焦急,应该冷静下来仔细研究用什么方案对患者有利,早几天和晚几天治疗的差别只是生存期略长或略短而已。晚期患者敌我力量对比是敌强我弱,是否要用消灭肿瘤疗法也需慎重考虑,就像孙子说的“不若则能避之”,不一定硬着头皮去开仗。
孙子启示:对于一时无法手术根治的较大肿瘤,患者首先要“藏于九地”,保存自己,不为癌所消灭。其次是“攻其无备”,采取游击战术,和癌作适度抗争,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
“和平共处,带瘤生存”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30年前,笔者遇到一位东北来的患者,他的上腹部隆起如同小山,肝癌巨大已不能切除,我们只开了点中药(那个中药叫“消积软坚方”),让患者回家。没想到,3年后再遇那位患者,上腹部仍可看到明显的隆起,但却是红光满面。笔者惊奇地问:“您这3年用了什么治疗?”患者回答说:“除了您开的中药,再也没有到医院看过。”笔者又问:“您是怎么过的?”他说:“我每天上山走走,平时能吃能睡。”
诚然,患者的癌瘤仍然在那里,只是情况稳定,既没缩小但也没有扩大,现代医学把这种情况称作“带瘤生存”。但和很多晚期患者不同之处是:一是癌瘤虽大,生活质量却不错,晚期患者则生活质量很差;二是癌瘤保持稳定,既不增大,也不缩小,晚期患者则癌瘤继续快速增大。这未尝不是一个可接受的结果,但怎样才能达成这样“和平共处,带瘤生存”态势呢,是不是每位患者都可能达成这样的态势。今天笔者才从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中悟出一点道理。
孙子《形篇》说:“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意思是,要不被敌人战胜,就要防守;要战胜敌人,就要进攻。防守是因为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充足。而善于防守的,可以让自己深藏而不为敌人所察觉;善于进攻者又如同迅雷不及掩耳,这样才能保存自己而获全胜。笔者以为治疗癌症也雷同,如果患者身体好,肿瘤小,好比我强敌弱,可以采取手术“一刀把它切除”。早期癌症作“根治性切除”的效果都不错。如果肿瘤大,估计不能切除,好比敌强我弱,就要采取躲避敌人的办法,而且要让敌人找不到。
关于怎样做到“藏于九地之下”,各有各的招。孙子《计篇》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说的是,打仗的要领是诡诈,能打装作不能打,要打装作不要打,要攻近处装作要攻远处,反之要攻远处又使敌人误为要攻近处。大家都知道“兵不厌诈”这句话,反正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停变换,就是要让敌人猜不到,找不着。我们对付癌细胞,也要这般“诡计多端”。
还有就是看来不起眼的一些措施,其实也在牵制肿瘤。例如“消积软坚方”就有温和地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微弱的抑制肿瘤作用,如其中的莪术,是现代医学已证实有抑癌作用的榄香烯,它和现在常用的消灭肿瘤疗法(手术、放疗、化疗、肿瘤局部治疗等)不同,起效慢,作用温和,所以不被人们所关注。近年我们的实验研究发现一个含5味中药的小复方“松友饮”,可以使长了人肝癌的裸鼠肺转移减少、生存期延长。它的作用同样是温和缓慢的,其原理前面也说过:一是使肿瘤的干细胞(导致肿瘤增殖和转移的关键细胞)变得略为温和些;二是能一定程度抑制炎症,改善了癌细胞所处的“炎症微环境”,因为炎症可促进癌的增殖转移,炎症得到控制,癌细胞的转移潜能也就被削弱了。
(本版文字摘自《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汤钊猷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文/汤钊猷(中国工程院院士)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