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国标”上周颁布,将于7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被称为“史上最严”,预计将带动全国数十万台锅炉升级。然而对国内企业来说,转型将带来阵痛——他们要为长期忽视创新还债。
新国标颁布前夕,上海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针对工业锅炉办了一场技术研讨会,引来全国至少50家企业参加。主办方希望帮锅炉厂亡羊补牢,回归创新,但时间十分紧迫。
不惜代价监管排放
工业锅炉的话题值得每个人关注——它是国内最主要的PM2.5排放源之一。曾任市环境监测中心副总工程师的魏海萍说,上海的PM2.5中,工业锅炉(含炉窑)的排放占10.2%,比电厂多得多。
环保部认为,为满足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修订锅炉排放标准“尤为迫切”。而且,新标准明确省级政府可自行制定更严的地方标准,形成国家和地方的“两级标准体系”。有专家预计,未来全国很可能进一步收紧锅炉排放限值。
在长三角、京津冀等大气治理重点区域,监管锅炉的力度很快就会超过国标。魏海萍说,上海已基本完成地方标准修订,力度堪称“全球最严”之一,只等国标发布,就会出台。而其他重点区域也在推行严厉的锅炉淘汰和升级计划,北京的标准甚至比上海更严。当前的形势,更使得对锅炉的监管完全是目标导向,也就是说,为了空气达标,即使国内没有足够技术储备,也要从严执行。
上海目前有3000多台工业锅炉,2年内必须完成“煤改气”,魏海萍估计改造投资约需24亿元。而环保部则表示,为满足新国标,全国大部分在用锅炉都要进行污染治理,总投资在三四千亿元。
自主研发停滞近30年
据上海交大博导、上海新能源中心总工程师罗永浩了解,国内尚无一家企业能制造出符合“新沪标”的锅炉。因此在近阶段,重点区域的燃气锅炉市场可能完全被国外主导。有专家认为,全国范围内,由于监管日趋严厉,锅炉行业若无法形成技术突破,生存会越来越难。
专家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为赚快钱,行业全面依靠从国外引进技术,自主研发基本停滞。本世纪初,国外燃煤锅炉市场已萎缩殆尽,对方也不再研发,国内的技术升级就此止步。然而,在相对宽松的市场里,老产品仍有利润,国内企业仍没有多少创新的动力。而且,低水平竞争让行业越来越分散——目前全国有工业锅炉厂5000多家,唱主角的全是中小企业,即使想创新,也力不从心。
重拾创新形势紧迫
当天的技术研讨会开了一整天,全程几乎无人离席,会场气氛很严肃。但主办者说,对于是否要自主创新,不少锅炉厂仍在观望。
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目前的环保形势,对工业锅炉界既是“危”也是“机”。最重要的是要让企业意识到创新的价值,随后再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机制:“科研单位很有动力,但主导权在企业。”
这位专家很担心,为迅速满足新国标的要求,国内企业会不会重蹈燃煤锅炉的“老路”,全面引进天然气锅炉技术呢?
天然气锅炉最核心、最值钱的部件是燃烧器,重要性就好比芯片之于电脑。国外的燃烧器技术成熟,而且对中国市场兴趣浓厚。问题是,如果芯片受制于人,IT业就谈不上自主可控;而在锅炉行业,如果燃烧器再靠引进,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最大的一块利润,同时还有未来。
创新有风险,但不创新的风险也许更高。无论是为了更清洁的空气,还是更有后劲的发展,锅炉界都值得深思熟虑。
文汇报首席记者 张懿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