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集并“化验”了海量的PM2.5颗粒后,上海昨天公布了新版的PM2.5“指纹图谱”。研究发现,各类PM2.5来源中,跨省输送占据了显著份额,而在本地排放源中,备受关注的机动车约占15%。
PM2.5“指纹图谱”,正式名称是PM2.5“来源综合解析报告”。搞清来源,关键是要为设定大气污染治理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报告,上海的PM2.5来源中,随着季节不同,区域输送影响因素为16%到36%,平均约为26%。如果仅观察本地污染排放(以其为100%),那么,流动源(车、船、飞机、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占29.2%,工业生产占28.9%,燃煤占13.5%,扬尘占13.4%,此外,农业生产、生物质燃烧、民用生活面源及自然源等其他源类占15.0%。
虽然报告本身没有详细揭示机动车的贡献值,但主持该项工作的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表示,基于其他研究,机动车在所有本市流动源排放中的占比应略低于50%,也就是说,上海本地的PM2.5来源中,机动车约占15%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说,对船舶、挖掘机、压路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控制力度也亟需加大。
此前,京津冀地区城市已发布了类似报告。与之对比,由于上海自身的产业结构特色,以及燃煤主要集中于污染控制较好的电厂,上海的燃煤贡献率较低,工业生产贡献率较高。
伏晴艳说,上海曾在2012年发布过一次PM2.5源解析报告。这次的研究遵照了环保部的最新标准,采样点的时空分布、研究对象和方法等都更完善,相当于为今后的PM2.5源解析“重新设定了一个起始点”。
由于两次PM2.5源解析的方法不尽相同,伏晴艳说,两份报告只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比如:2012版报告发布了“电厂”“工业锅炉与炉窑”“工业工艺过程”等的排放贡献,但在2014版报告中,相关数据被重新整合,划入“燃煤”“工业生产”等大类别中。总体上,对比两个版本的报告可以发现,区域输送对上海PM2.5的影响显著上升,电厂、车船等有所下降。
伏晴艳告诉记者,新发布的PM2.5源解析结果,采样时间涵盖了四季的典型月份,六个采样点分布在从中心城区到市郊、从崇明到奉贤的各个区县,共获得5万多个有效数据。目前报告已经过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专家论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文汇报首席记者 张懿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