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6点将近,在小区里奔走了一天的杨如明回到办公室,几位居委干部的民情日记本已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上。戴上老花眼镜,杨如明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还不时提起笔,在空白处写上几句。
写民情日记,是杨如明当居委书记14年来养成的习惯,“居委会的事情很琐碎,但我们的工作思路不能碎片化。写日记,就是要在千头万绪中理出头绪,进行再思考。”
写民情日记,也开始成为越来越多虹口年轻居委干部的习惯。写一写当天做的事儿,记一记处理事件的进展,讲一讲碰到的开心、烦恼甚至委屈。不仅写,每到月末,许多人还喜欢把自己的日记送到杨如明的案头,请她点评。
写自己的日记,也评年轻人的日记,在这一本本民情日记中,杨如明读出了社区的变化,也找到了年轻居委干部急需的支撑点。
整日走街串巷,经常说得嗓子冒烟的她,很喜欢用这样安静的方式沉下心来,和年轻人“说说话”。
为民办实事,让居民自己说了算
民情日记摘录:我们小区面积比较大,有的居民楼离老年活动室比较远,年纪大的居民过去不方便。一些路远的居民就自发将家中的椅子、凳子搬到小广场,作为一个临时的活动场所。但毕竟是露天的,雨天无处躲雨,天热无处避暑。一部分居民向居委提出,能不能就近建个睦邻点,方便大家活动。但也有一些居民听说此事后,情绪激动地跑到居委会,提出建睦邻点会有噪音,影响他们的生活,坚决不同意。
——社区干部小魏
心得:社会处于转型期,社区群体需求各异,众口难调。你在小区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听到各种各样的诉求。如何协调、平衡、兼顾好各方利益是门学问。我认为,既然是为民办实事,就不能一厢情愿想当然,要让群众当主人,让居民自己说了算。我们要相信居民,依靠群众的智慧,寻找出最妥当的方案。
——杨如明
说话急、办事快,认识杨如明的人都知道她是个急性子。可是,这么一个“急先锋”在治理社区时偏偏比谁都有耐心。那些在别人看来拍一下脑袋、贴一张通告就能解决的事儿,杨如明却坚持要在居民中商议。
秀苑小区是个老式居民区,有2600余户人家、6000多位居民。这几年,私家车数量剧增,每到高峰时间,小区出入口和岔道口就会发生拥堵。小区内“双向行车”改为“单向行驶”呼声很高。有人说,贴张布告就实行吧!杨如明却不答应。
在她的提议下,居委会和业委会向小区全体居民发放征询书,共收集意见882条,其中逾六成居民提出“小区道路实行单向行车”;接着,物业等部门共同制定单向行驶初步方案,并在各居民楼内公示了一个月;吸纳了居民提出的“在转弯处安装反光镜”等建议后,修改方案再次公示10天。单向行车方案开始试行,杨如明又组织小区40多位志愿者全程参与管理。志愿者们发现实行了单向行驶,堵塞现象缓解了,但小区内人车混行现象严重。于是杨如明再次召集居民代表进行听证,达成一致意见——辟一条专供居民行走的步道。整个“单向行驶”方案从提出到落地,前后用了近一年时间。对于最终敲定的方案,参与方案设计的居民们觉得很满意。
在秀苑,居委会有两间办公室,一间是“居民会客厅”、一个是“居民议事厅”。小到居民楼安装环保箱,大到建儿童乐园、小区监控系统升级改造,秀苑居民关心的事务都在这里商议确定。当了14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如明总结了24个字——“民主提事,问需于民”、“民主决事,问计于民”、“民主监事,问绩于民”。这24个字早已成为小区内的议事准则。
“站高一步”,在游泳中学游泳
民情日记摘录:早上,310弄小区的一位居民气呼呼地来居委反映,放在家门口的新电瓶车被盗,要求解决车棚的车位问题。原来该住户购买的是二手房,刚搬进来不久,由于车棚小且已停满,只好把电瓶车放在家门口。这次来居委就是要求解决电瓶车车位问题,要不就在绿地上自建小型车棚。车位紧张问题由来已久,居委只能做协调工作。但居民的事无小事,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会演变成大事。因此,我提出将电瓶车放在隔壁车棚内,征得该居民同意后,帮助他协调好此事。
……
居委会每天处理的大小事情除了来自上级部门的工作,最主要的还是解决来自居民的各种抱怨、诉求和纠纷,总感觉是在疲于应战,而不是引领居民。
——社区干部小张
心得:社区事务一地鸡毛。我想象得出你的工作场景。因为有时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但话又要说回来,居委会工作每天都在琐事中度过,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疲于应战,改变整天忙于琐事不能自拔的状态。居委干部也要学会“站高一步”,这就是想全局、建机制、抓队伍。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自己也不断地在游泳中学游泳。什么时候你改变了疲于应战,你工作的境界也就提升了一步。这就是我和你都要努力的。
——杨如明
下午2点,党员志愿者金红宝在秀苑小区老年活动室忙碌着。秀苑有一支退休党员志愿者队伍。老年活动室开放后,党员志愿者做了一张排片表,每天两人轮流值班,老年活动室开门烧水、打扫卫生、整理书报,样样事情考虑周到。
安全志愿队每天两次在小区内巡逻;小区健身苑有热心居民组成的专职维修队包揽日常的维护……在秀苑,随处可见居民志愿者参与的身影。邀请热心居民一起参与管理小区,源于杨如明多年前碰到的一桩事儿:秀苑小区曾住过一位年过九旬的独居老人,女儿每周来烧一两次饭,老人要吃上好几天。一次,女儿要出国半年,这可急坏了老人。杨如明得知后,主动揽下了照顾老人的事儿。家里包馄饨,给老人送去一碗;买西瓜,给老人捎上一个;一有空,就上老人家拉家常。看到杨如明天天上门,老人一颗悬着的心落地了。走出老人家,杨如明却想得很多:靠我一个人一双手,能关心到的老人实在有限。如果大家都来参与,情况就不一样了。
如今的秀苑,独居老人有“牵手俱乐部”的志愿者一对一结对,年轻人成立了“青年挚友社”,热心的妈妈们组建了“好妈妈义工队”……小区里共建立了15支志愿者团队。平时,小区里有些大事小情,社区干部、楼组长、热心居民一呼百应,成为管理社区事务的“主心骨”。
有句话杨如明一直挂着嘴上:“秀苑搞得好,是居委干部、业委会、物业和全体居民的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借脑借力”,居委干部必须学习
民情日记摘录:我们小区门口的乱停车现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乱停车地带是小区出入口的必经地段,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消防车辆根本无法出入。但是因为乱停车地带位于小区门口的延伸地段,不属于物业和交警的管理范围,所以成了“没人管”。居委会联系相关部门,召开楼组长协调会议,想了很多办法,目前此事还在协调解决过程中。
——社区干部小张
心得:居委会开展工作有时很难,难就难在边界不清。碰到老大难、“三不管”的事情,老百姓还是喜欢跑居委会。群众碰到困难,我们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但这样的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谁也没有套路。有个办法就是“借脑”、“借力”,多看、多听、多学,活跃思路加上自己多琢磨,总能找到办法。
——杨如明
小区要做几个漂亮的指路牌,一时找不到参考的模板,杨如明打开电脑,翻出几张自己上个月去兄弟居委取经时拍摄的照片,“喏,这几个就不错,可以参考。”
会发邮件、会建电子相册、会做PPT,也会用微信群、QQ群,每当有人夸64岁的杨如明很“潮”,她的眼角总会堆起笑纹:“社会在进步,这是必须的!”
翻翻自己这些年的民情日记,杨如明常常很感慨:2000年她上任时,这个1998年建成的小区房子还簇新,大家都是“上班族”,白天几乎见不到什么人。1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秀苑房子旧了,退休居民也多了,问题也跟着多了起来。
“时代在变化,社区在变化,对居委干部来说,不仅更忙了,如何处理好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光靠居委干部几个脑袋不够用。”去年,杨如明牵头成立了“书记茶苑”,街道里的居委书记们定期聚到一起“头脑风暴”。
老小区的物业管理问题特别突出。一碰到事,居民们习惯于找居委。在“书记茶苑”,居委书记们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情景剧“繁忙的早晨”。房顶漏水、下水道堵塞,当这些场景搬上舞台,大家感觉分外熟悉。随后,杨如明请来的“外援”登场,来自嘉兴、江湾、川北街道的居委书记,分享起自己协调物业与居委、物业与业委会、物业与业主之间关系的做法和经验。一场茶苑,许多人用四个字形容感受——豁然开朗。
“居委干部必须学习。”这些年,杨如明看书、上基层党建网,前后写了25万余字工作体会和学习心得。她还带着大家去兄弟居委会学习,仅去年一年,杨如明就到虹储等5个先进居委会取经,“像居民自治管理小组、外来人员分类管理等好做法,都是我们学来的经验。”
文汇报记者 邵珍 李上涛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