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区附近有人圈养了13匹马。7个月内,居民们向多个相关部门打了举报电话,却没人来管。直到前不久媒体曝光,马匹才被牵走。马匹的故事,只是一个案例,很多问题一旦涉及多个部门,就容易被“卡”。如何避免更多类似的“见光才死”?17日,闵行区“公共服务和转型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会上透露:目前,闵行正在开展“依法行政工作规程建设”,将在法律法规框架下,逐级、逐部门、逐项,全面厘清区镇两级政府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的监管职责。根据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公共规则,百姓一旦投诉,办理流程都在第一时间公开、凝固,任何部门有推诿都将受到追责。
目前,闵行已经设立受理居民投诉、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中心。但一旦遇到牵涉多个部门的民生疑难杂症,联动中心就容易走进“死胡同”。区联动中心相关负责人裘建华还是拿马匹说事,“有居民来电投诉卫生的,有投诉噪音的,还有担心疫情的。虽然居民们讲的都是同一桩事,但因为联动中心没有生成科学数据系统,结果不同的投诉生成了不同单据,被机械地派给不同的职能部门。”
“事实上,很多事情无法靠单个职能部门解决,而各部门间也缺乏沟通,结果造成同一个问题有无数张投诉受理单据,却始终在多个部门间“循环空转”——既没有主体责任单位牵头,也没有配合落实的部门”。裘建华说,久拖未决,从源头上是大数据的缺乏。
感到纠结的还有相关职能部门——当新情况出现,一时又找不到管理权限的支撑,究竟应该是向前跨一步,还是保守观望?区农委相关负责人吴建清说,农委常会接到小区里饲养动物的各种投诉,“只要投诉到农委,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调查动物来源是否健康合格,觉得其他与农委关系不大,不该牵涉太多。”城管大队相关负责人则说,“城管是个筐,难事往里装。但对于很多新问题,因为缺乏法规支撑,我们也不敢贸然多迈一步,怕‘多做多错’。”
职能部门的纠结,也是区政府法制办张琍俊的困惑。她说,闵行在全市率先实行了行政事后问责考核机制,但从目前看,似乎威慑力还不够,造成部门间相互推诿的情况依旧存在。她发问:“我们在制度上到底缺了什么?”
对于大家的纠结、疑惑,区委书记孙潮似乎找到了关节点。他举了个酒驾的例子,“我有时会接到电话,对方说有个事请帮帮忙,酒驾了!我回复说,怎么帮?网上已经公开了,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酒精浓度多少都清清楚楚。现在酒驾的处罚能做到人人平等,关键就是公开,证据形成快、公开快,谁都无法改变。我们也要借鉴这个经验——公开就会有作为。”
孙潮表示,目前,闵行在开展依法行政工作规程建设,将在法律法规框架下,逐级、逐部门、逐项把区镇两级政府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责和监管方面的职责全面厘清。同时,利用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将各部门依法行政权力清单项目公之于众,让老百姓可以了解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在此基础上,闵行将建立公共规则,就像处罚酒后驾车一样,一旦百姓启动投诉,所有流程都能够公开、凝固,一旦部门有相互推诿现象就进行追责,因此我们的行政执法必须公开,必须依法办事,不依法办事必须追究责任。由此重构规程,重建公众信心。”
这样的探索将率先在联动中心起步——今年6月,联动中心将试行流水号制度,每接到一个市民投诉,联动中心将和法治部门联合,在派单前厘清权责归属,还会派出人员现场勘察,之后“精准定位”派单给涉及到的职能部门,同时追查到底,事件的处置过程和服务流程细节都将实时记录并公开,“逼到自己没有退路”。
文汇报记者 顾一琼 实习生 祝越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