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到社区群里“sayhi”,莉娜已习以为常。她说,和她有着同样习惯的人至少100位,他们都是同一小区的邻居——宝华现代城“业主论坛”的“楼友”们。
在莉娜的口中,“业主论坛”就像机器猫的万能口袋,邻居们职业不同、资源广泛,遇到问题到群里吼上一嗓子,总能找到最佳答案,“孩子发烧要不要立即送医院,论坛里的年轻妈妈们都跳出来谈经验;有人去香港,会在群里吆喝一声‘要不要代购’……去年论坛成立5周年,还举办了庆典,一票难求。”
草根力量,能量惊人
成立于2009年1月的宝华现代城“业主论坛”,5年中表现出了惊人的组织力,每年都有各色活动。据悉,宝华现代城住户有1000户,在论坛上注册的有400多人。
2009年,宝华现代城首批居民入住,多是年轻人,文化程度相仿。随着人数增多,居民们成立了论坛、开出了MSN群,渐渐又根据兴趣衍生出了闺蜜群、股票群、版主群、妈妈群……莉娜说论坛的志向并不大,就是住在小区里的居民相识相熟,有时聊到共有问题,会请群里的人带去居委会反映。
“可能是我们团结了,会让别人觉得很难‘弄’”,莉娜坦言,曾经有居委会干部质疑过“业主论坛”,“楼友”们太过热心,反而让居委会有点“怕”,“这个‘小帮派’ 的出现是不是为了提反对意见,他们存在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得到好处?”莉娜觉得恰恰相反,他们提意见是为了让小区更好,因为不求好处,所以才敢说话,“楼友”们也听得进去。
设计之初,宝华现代城一期、四期两边都可以通行,但是因为车子越来越多,占道厉害。传统的三方力量合议将小区内行车道从双向道改为单向道,出口设在一期,效果不错,却引起了四期一些居民不满。论坛里有人抱怨:明明就近可以出去,为啥非要绕一圈?“楼友”们一起相劝:“就目前的停车情况来看,这个方案可以让小区通行重新变得有序”……在“楼友”的劝说下,论坛里的负面声音渐渐消失了。
政府管理不能浮在上面
随着沪上新型小区增多,越来越多年轻居民愿意把精力分享到小区事务上。像宝华现代城“业主论坛”这样的“自组织”,开始在很多小区悄然生根,他们的表现形式可能是网络论坛、全职太太团,又或者是宠物俱乐部,成为继居委、物业、业委会之后的第四股力量,参与小区治理。
莉娜说,“业主论坛”其实一直都想与“正统力量”有合作、有沟通,“我们的活动跟居委会的活动经常是分开做的,其实居委会完全可以更好地用我们的资源、人力为小区做事情。我们不一定要话语权,只是希望能与居委会有沟通,更全面地了解小区的信息。有人问我们是否担心合作过程中会被约束手脚,可我们现在连什么地方会受到制约都不清楚。”
宝华现代城所在的闸北区大宁路街道不久之前注意到了居民区里的这第四股力量,着手探索与他们的合作。
“首先在态度上,对‘自组织’不能轻易排斥”,大宁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宇十分认同“自组织”的组织能力,“居委会和第四股力量完全可以合作。居委会受制于资源,难以形成有效的服务,再像过去那样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任务量大且不说,效果也不好;‘自组织’就像绳子、号角,当居委会做工作的时候,‘自组织’ 领头人一声召唤,‘小伙伴们’就都来了——这其实就是组织能力外借。”张宇认为,对待第四股力量,街道、居委会的作用是牵头,与其共建公约,达成一致。这个过程中,政府不能出现“管”的面孔,我们应该和居民们站在一起,感受诉求;我们的管理应该沉到居民区里,而不是像油一样浮在上面。”
能否顺利开展合作,第四股力量“意见领袖”的作用尤为关键。“‘意见领袖’的个人风格与团队风气密切相关。”张宇说,在开展合作的同时,街道开始着手在一些社区里培育“意见领袖”,根据他们的兴趣因势利导创立团队。他并不担心带着官方背景的“意见领袖”融不进居民中,“他们本身就是居民,态度客观,讲得通道理,老百姓自然信服。”
文汇报记者 刘力源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