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日前在全国“两会”上披露:上海音乐学院正在创作“上海三部曲”原创歌剧,《一江春水向东流》会在今年10月率先公演;明后年将推出《家》和《日出》。
记者就此特地采访了身在北京的廖昌永。他说,本次创作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在资金来源上不拘一格,多渠道地借助了社会各方多元主体的力量,形成合力来共同打造优秀的中国原创歌剧作品。比如首部原创歌剧《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资金除了校方投入外,还得到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大力资助和浦东新区宣传文化发展基金、周小燕专项艺术基金等的支持;准备明年推出的《家》,则采取了上海国际艺术节和上音联合委约投资的方式。界内专家认为,这种多元的资金注入方式、多种形式并存的创作模式,已经打破了以往一个院团支撑排演一个戏的单线格局,其潜在的市场活力以及对艺术创作的助推力值得关注。
三部作品都和上海有渊源
廖昌永表示,之所以将这三部影视戏剧作品改编成歌剧,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这三部作品都和上海有一定渊源。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电影原作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放映时,“平均7个人中就有1个人看过”,票房甚至超过同档期好莱坞的《出水芙蓉》。廖昌永称,改编后的歌剧不仅力图反映原作的思想精髓,还要在服饰、舞台布景方面还原上海滩风情。
歌剧是一门集大成的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歌剧中心执行主任韩莉平认为,目前,能够充分展现国内歌剧艺术水平的优秀原创作品还不多,上海音乐学院这次利用社会资源打造中国原创歌剧,就是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年逾九旬的周小燕亲自担任歌剧《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艺术总监。她曾笑言自己是“刚刚踢完足球的上半场,下半场就要在原创歌剧事业上花力气。”北京著名作曲家郝维亚应邀为该剧作曲,廖昌永在剧中领衔饰演男主角张忠良。韩莉平说,“希望能够集合国内最优秀的艺术家,为观众呈现一部高品质的歌剧作品。”
边排边改尽可能贴近市场
打造一部高品质的歌剧成本不小。《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预算约800万元,有了社会的专项资助,压力减轻不少。有了资金保障,能否最终走向市场,成为反复演出、走向世界的经典作品,是演出团队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国内也排演了一些原创歌剧,不过通常没演几次就不演了。”廖昌永透露,今年3月底,《一江春水向东流》演出团队将让上音青年歌剧团进行第一幕的试演,组织专家、观众、甚至海外演出经纪公司到现场观摩评点。他表示,过去歌剧在推广宣传上是短板,这次希望通过边排边改的模式,让这部歌剧尽可能地贴近市场,面世后能真正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文汇报见习记者 黄启哲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