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比拼 韩剧完胜微博
一部韩剧捧红了一条“韩国街”。也许有人会说,“啤酒炸鸡”属于意外走红,但偶然之中是否也有必然因素呢?
单毅仁住在龙茗路上,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韩国街”,对其发展了如指掌。他认为,“啤酒炸鸡”属于意外走红,但“韩国街”的走红,韩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轮‘啤酒炸鸡’之前,韩国街上的店铺其实是一波一波被外界熟悉的,最早是街角的韩国洗浴走红,2012年的韩剧《绅士的品格》为去年8月才开张的MangoSix打响了知名度,去年底《继承者们》让这家店突然火爆,最后是‘星星’带红了这里所有卖炸鸡的店铺。”
“过去这里停车10元钱不限时间,这几天已经涨到3小时20元了。有的人嫌贵就乱停车,据说近期每月光是乱停车的罚款就达到几十万元。”虹泉路上一位工作了多年的物业人员告诉记者。
“‘韩国街’最初为吸引人气,曾经尝试在微博上做整体营销,但当时效果并不理想。没想到韩剧帮了大忙。”单毅仁透露,从过来消费的群体来看,主要还是以受韩剧影响的消费者为主。
预埋伏笔 文化捆绑品牌
在韩剧评论人副婷的眼中,“啤酒炸鸡”的走红并不意外,这得益于韩剧成熟的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的开端,一切都已预埋伏笔,文化输出与所有的品牌都紧紧绑在一起,电视剧开播,站在背后的是品牌支持。
“就拿‘啤酒炸鸡’来说,它的走红至少有两大推波助澜的因素。”副婷说,从品牌层面,炸鸡在韩国是一个相当成熟的行业,整个韩国光炸鸡品牌有70多种,“星星”开播后,品牌本身也做了相当多的宣传,从而带动了餐饮消费。从韩剧本身来说,其落脚点在于营造一个梦幻、唯美的“造梦空间”,让观众产生代入感,渐渐产生“追同款”甚至追整个生活方式的冲动。据了解,不止上海的“韩国街”火了,韩剧同时也推高了各地如北京望京地区“韩国街”的人气,韩流消费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全面开花”。中国互动媒体产业联盟数字文化产业工作组组长、易目唯文化传播CEO包冉认为,文化产业带动的消费有周期性特点,随着文化市场对象、需求的改变有短暂繁荣,但韩剧带动“韩国街”的持续繁荣,意味着文化输出的效果正在显现,“最近两三年,韩国电影、电视剧大量进入中国,在中国网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已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说,这种文化输出带来的商业波及效应是无法用销售额来估价的。
文汇报记者 徐晶卉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