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某夜市上一家卖大饼、油条等传统点心的小摊火了,每晚都有顾客排长队,甚至有人愿意花几十元专门打的来吃一口。前去体验的记者写道,这家店的东西味道其实和普通大饼摊差不多,价格却要贵一倍,特别之处在于店里有WiFi、POS机,老板还开通了微博和微信公共账号与粉丝互动。
这家店为什么能火?原因无外乎两条:
首先是错时营销策略。多数大饼摊做的都是早餐生意,下午或最迟傍晚便陆续收摊,这家店铺将营业时间挪到晚上,避开了不少同行。
另一条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店里的WiFi等增值服务以及老板愿意花心思做社交营销。有无线网络和官微的餐厅不少,但大多是中高档场所,如此“草根”的小吃摊很少见,一方面能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大饼摊也玩互联网”是口碑传播中一个好“噱头”。
用一句时髦的话总结,老板是在“用互联网思维卖大饼”。
这让笔者想起了最近网上比较热门的讨论:对传统企业而言,工匠精神和互联网思维哪个更重要?从这个例子上看,无疑是互联网思维胜出。
再回到正被打车软件搅得“一地鸡毛”的出租车行业,沪上四大出租车公司就像四个“大饼摊”,彼此产品类似、经营方式接近,眼下如果哪家公司能尽快转变管理理念,学学用互联网思维思考,哪怕是“一鳞半爪”,说不定就能创造另一个小小的轰动了。
文汇报记者 叶松亭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