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22岁的延雷军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1月6日,他赶赴青岛参加一项涉及有机农业最新技术动态的培训,为期一个半月。
延雷军是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同时也是西域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去年,他刚拿到了创业以来的首笔大宗订单——向京东等电商供应新疆红枣,合同约1000万元;目前,公司已完成了约七成指标。
行万里路爱上农业
延雷军生于陕西延安,目前家在北京。少年时代,他曾中断学业,随父母在俄罗斯生活了2年。后来,他到过江苏、新疆、黑龙江、安徽、江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在这些地方,他看见种粮农民多半是大叔、大妈,几乎没有年轻人的身影——限于地理、气候条件,农户种粮囿于传统模式,少有创新。
行过万里路,他逐渐对农业萌生兴趣。16岁时,他拜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更另。刘更另在土壤营养研究方面多有建树,他告诉延雷军:“中国农业从不缺少机会,缺的是有志者投身其中。”2年后,延雷军第一次亲手种田。当时,北京市延庆县一家有机农场举行体验活动,招募年轻人“用劳动换食宿”。他在简陋的田舍里住了整整两个月,按一定的无污染标准种出了西瓜——“那种感觉,很神奇!”
2011年,为了农业梦想,延雷军考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选择了“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
一进学校,他就开始把创业梦想铺展开来。
自己种粮自己吆喝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松江五厍、奉贤海湾等地设有农业种植实训基地。在这里,延雷军与同学们第一次完整体验了以无公害标准种粮、卖粮的艰辛过程。
去年,奉贤海湾实训基地超过百亩田地试种了上海农科院育种的水稻“花优-14”品种,种植过程严格按无公害要求进行。农产品按照控制污染的严格程度,从高到低分为有机、绿色、无公害3种标准。所谓按无公害标准种植,是指从品种、土壤、肥料、农药4个环节入手,按特定方式种植。这要比普通农户种田累得多:普通农户施用了除草剂,就不用拔草了,长期施用的土里甚至长不出草来;延雷军和他的同学们却要每隔10天左右手工除草。
种出的大米由延雷军对外销售,所得大部分上交学校。虽带有“练摊儿”性质,但学生们决心要为种出的米打出名声。延雷军成了“展会狂人”:他扛着大米挤进了年底接二连三的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抢”到了展位,遇到校友,免费送袋米,遇到困难老人,又送一袋……
“原生态”大米逐渐走红,去年收获近100吨,总共卖出70多吨。
“天使基金”助公司成立
去年4月,延雷军迈出了真正的创业第一步——他成立了公司。
早年游历新疆的时候,他结交了不少农户。他知道,新疆的枣与干果是极好的,而当地农业合作社缺少集体销售的渠道。
2012年,他以“新疆名优特产运营”立项申报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天使基金”,获得了基金会工程技术大学分基金会“雏鹰计划”债权资助20万元。这笔钱就是公司的启动资金。
随后,上海西域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去年11月底,公司同新疆喀什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首批50吨红枣采购合同。延雷军将这批农产品原料供应给京东等电商,由后者的自有品牌在网上出售。
“西域园”初试啼声,还算顺利。延雷军说这只是第一步,他们还将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将来,他希望向更多农户推广技术,形成“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规模生产;条件成熟后还可组建科研机构,投资建设有机肥厂、有益菌生产线、生态餐厅、工业化育苗厂等综合类有机农业产业。
本报记者 沈竹士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