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发糕是团圆饭里的“压轴菜”。本报记者 吴宇桢摄
在童年记忆里,过年期间的饭桌从未像现在这般朴素。
素炒白菜、葱煎藕饼、八宝菜、笋片牛肉、马兰头香干,再加上龙游发糕,便是我过年回家的第一顿团圆饭了。
家乡龙游地处浙西,秦朝已经设县,素有“四省通衢汇龙游”之称,“儒风甲于一郡”之誉。而本地人常说的一句话“东游西游,不如龙游”,所指不仅是秀丽的 山水风光,更是当地无二的美食。龙游发糕,总是过年饭桌上的“压轴菜”:色泽晶莹如玉,糕面孔细如针,食之糯而不黏,甜而不腻。
“来,大家吃 龙游发糕。”在年逾八旬的外婆眼里,龙游发糕一直是这座小城最正宗的“年味”。据《龙游县志》记载,龙游发糕的制作始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据 说清代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品尝龙游发糕后曾大加赞赏。之后发糕便一直作为贡品进贡。这样的历史传说增添了隆重意味,再加上谐音“福高”,更是备受本地人喜 爱。对龙游人来说,无发糕不过年。
有趣的是,老一辈的本地人一如外婆,讲起发糕必在前面加上“龙游”二字。向外婆问起,她的话里有种隐隐的骄 傲:只有好山好水的龙游,才能做出美味的发糕。制作龙游发糕的工序颇为复杂,从原料到成品需经水浸、淋洗、拉浆、磨粉、脱水等10余道工序。最大的特色则 是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适量糯米酒发酵,营养丰富。为显示过年的喜庆气氛,人们用六角茴香蘸上红色或绿色食用颜料在蒸熟的发糕上印满图案。
外婆一 直谨守着这些琐碎的细节。每年年夜饭饭桌上的那一笼发糕往往是她最为骄傲的成果。直到几年前,大家渐渐将年夜饭桌摆在了饭店,外婆手工制作的发糕也被机器 加工取代,淹没在各种菜式之中。今年,在外婆的唠叨下,团圆饭桌又搬回了自己家里。听爸妈说,这样朴素的团圆饭其实外婆已经念叨了很久。老人家只说“要大 家都在,简简单单吃个饭”。
我们像以前那样“留着肚子”等发糕上桌。外婆整笼地蒸发糕,到了饭桌上才根据人数一一切开数块,眯着眼“督促”大家细细品尝,一口口咬开发糕的香甜酥软。
如今,只道过年寻常时。在普普通通的一桌饭菜面前,龙游发糕依旧还是“压轴菜”,不过它早已告别了“过年特供”的历史,成为本地人的日常点心。事实上, 过年本身的仪式感也在淡去。现在连外婆也不禁感慨,“过日子就像过年,没什么吃不到。现在过年了,也就像平时过日子一样,挺好。”
团圆饭虽然简单,有些过年的传统却不曾被怠慢。比如菜式的布局,味觉上由淡入浓,温感上冷热调和,触感上刚柔并济。而龙游发糕的“亮相”,也依旧选在了恰到好处的饭中时刻。
在如今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朴素饭桌,以清淡但足以令人动容的方式,让我忆起,过年的意义无关形式,乃是团圆。
文汇报报记者 吴宇桢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