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标准的“理科男”,从计算机专业毕业8年,会是怎样一个形象?
一副黑框眼镜、一袭火红的羽绒服、一条贴身平整的休闲裤,外加唇边修整得颇有“艺术气息”的胡须……看到坐在对面的张玉祥,颠覆了记者原来预想的一切可能性。
递过来的名片上写着“上海迈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位“80后”顶着“副总裁”的名头——并非公司“识才”破格启用年轻人,而是这公司原本就是他创立的。
公司上下有60名员工,这规模在软件行业“不算太小”,如今一年有1600万元的销售额。回顾7年创业,他总结道:“机缘巧合,有得有失。”
机缘巧合,咬紧牙关迈开步
张玉祥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外资软件企业,承接外包项目。“应该说那段经历很让我受益,如何管理项目,如何运行团队,我都是从那里学来的。”张玉祥说,如果不是一年后的变化,可能就在那里一直干下去,现在或许能当个项目经理。
由于种种原因,外资公司决定将张玉祥所在的项目终结。当时的经理觉得这些客户肯定还需要继续支持,遂决定自己开公司接下这些业务,于是私底下问了项目组7位同事,结果只有张玉祥提交了辞呈,跟他合伙干。
工作一年,便“下海”当老板。谈及当年,张玉祥很坦诚:“其实很简单,家里父母尚不需依靠我的收入,没有了经济压力,我想即便失败,大不了再重新找份工作呗。”
张玉祥和合伙人将公司名定为“迈志”,取“迈向未来,志存高远”之意,却不料,步子还没迈出,便差点跌跟头。
原本想着“还是原来的客户,还是原来的流程”,接手应该不难,怎知客户纷纷提出要“重新考虑”或者“向总部申请”。这让已递交辞职信的张玉祥陷入尴尬境地,一度连办公场地都租不起,只能厚着脸皮赖在一位朋友公司的角落里。
开弓没有回头箭。两个年轻人一咬牙,拼了。他们开始“疯狂”地寻找客户。创业头3个月没有“开张”,终于,第4个月,一家英语培训机构成了他们第一家客户。而彼时,张玉祥也从“180斤的胖子”变身成了“160斤的帅小伙”。“减肥效果那是相当不错。”他自嘲道。就这样,这笔10万元的生意帮助他们开始了全兴旅程。
有得有失,怀揣信心向前走
张玉祥感慨这些年“运气确实不错”,如今惠氏、雅培等品牌都成了他的客户。
从“理科生”转向“职业经理人”,角色跨度可谓巨大。张玉祥对此很有心得。“谈业务,管项目是向合伙人请教的,最关键的团队建设基本都是靠慢慢摸索,积累经验。”第一次遇到员工离职、第一次遭遇谈判失败……每一次都会让张玉祥沉静很久,从中汲取教训。“有过很多学习进修的机会,但最后总耽搁了。”一向对“名校”不太感冒的“张老板”笑言,“思考”是最好的老师,而这也是他从来不曾停止过的。
渐渐地,张玉祥的“商业版图”开始扩张。看到化妆品市场的潜力,他又创办了睿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销售流程系统,得到不少大品牌的青睐。
“现在也终于有时间停下来喝杯茶了。”张玉祥笑着说,对于未来,他和合伙人聊过无数次,展望着无数种可能,不过他们心里很清楚,可以畅想一切,但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投资,意味着风险;创业,不可能稳赚不赔。张玉祥的创业路上,也伴着失败。“前些年看着团购一窝蜂,我们也投过相关项目;看到社交网站兴起,我们也做过。”前后两次的投资均以失败告终,幸好损失尚可,没有“伤筋动骨”。
这些经历,有时也让张玉祥对创业的选择感到有些遗憾:“如果当时能多工作一段时间、多积累一点职场经验,或许这些弯路能够避免。”
不过,他很快补充了一句:“真那样,也许就此错过创业机会了。”
的确,人生无法重来。张玉祥有遗憾,却不懊悔。创业,让他很享受,信心满满。
文汇报记者 徐维欣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