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纪录片《长征》海报,背景为沈尧伊创作的油画作品《夹金风雪》(片方供图)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主题创作也成为文艺创作的关键词。凝聚着浩瀚历史和动人故事的长征,在当下又有了新的生命和内涵。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指导,中央电视台历时10个月摄制完成的8集电视纪录片 《长征》,于昨晚起,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每天两集。随后,该片将在央视科教频道等多个频道和全国卫视相继播出。
纪录片汲取红军长征史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对红军长征的历程进行创新性纪录片艺术表达,全方位回顾长征精神对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巨大影响,并从新时期的国家发展建设出发,展现长征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纪录片 《长征》 采用大量第一手资料。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百位老红军集体出镜,他们中约50位的采访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另外49位老红军则是这次集中采访拍摄的。接受采访时,他们最年轻的92岁,最大的106岁。《长征》 总编导、制片人闫东说:“他们坐在那里就是历史。”
本期文艺百家刊登两篇专家撰写的纪录片《长征》观后感。
———编者的话
长征是英雄史诗。关于长征的历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源头之一,是激励亿万中国人民追求真理、献身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8集纪录片 《长征》全景式地展现了红军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用影像谱写了一曲艰难困苦而又慷慨激越的英雄颂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长征》 在创作上最为突出的特色,就是自觉的史诗意识。作品浓墨重彩地再现了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彝海结盟、爬雪山、过草地、三军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但不是停留于对史实的简单图解,也不是单纯追求结构的宏伟和气势的恢弘,而是通过历史人物的信仰、理想和情操来体现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卓越才能和伟大人格,普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都在作品中获得了生动的体现。这部作品的独到之处在于,创作者在对革命英烈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热爱战友的赤子情怀的揭示中,蕴含了一种炽热的生命力量,寄寓了一种温暖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叙事策略上,《长征》 以重大事件为核心,采取宏大叙事与个人视角相结合的方式,对大量珍贵的史料进行深入开掘,厘清历史脉络,探寻历史逻辑。其主要方法,一是在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带有揭秘性的素材,比如其中写到长征途中参加红军的小喇嘛桑吉悦希,藏族历史上第一个人民革命政权———格勒得沙政府,跟随红二、六军团长征的外国传教士勃沙特;再比如通过“遵义会议”之前影响历史走向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的渐次展开,令人信服地再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和红军领导集体的形成过程。二是通过个人口述历史,将全景式的记录与细部描绘结合起来,用细节和氛围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其中杨尚昆、宋任穷、杨成武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亲历长征老战士的讲述,既有对革命前途的关切和坚定,又有对个人命运的信心和从容,极富历史纵深感。
与以往的重大题材历史文献纪录片不同,《长征》 的创作者对历史上的偶然事件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作品中记述了中央红军进入云南后,军委纵队侦察分队在滇黔公路上意外截获龙云送给薛岳的云南省军用地图,才最终确定抢渡金沙江的渡口;还记述了毛泽东看到刊有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刘志丹部会师消息的国民党报纸之后,在红一军团干部会议上宣布要到陕北去。这些看似偶然的细节具有强烈的历史质感,昭示了红军长征胜利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长征》 在创作上的另一个特色,是自觉地以现实映照历史,反映时代精神,特别是用党的几代领导人对于长征精神的诠释,准确、凝练地突出了“长征永远在路上”这一历史性命题。作品中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或交替,或穿插,或叠加,以时空的变化喻示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比如在讲述白利寺格达活佛的事迹时,画面上出现了甘孜小学主题班会上孩子们朗诵格达活佛诗句的情景;在讲述江西瑞金华屋村最后17个年轻人参加红军时,画面上可以看到,他们当年种下的17棵树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这些,都有效地沟通起历史与现实,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长征》 在创作上的又一个特色,是将历史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艺术提炼历史的精魂。作品中大量采用诗歌、绘画、雕塑、歌曲来凸显长征精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将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的毛泽东诗词作为历史事件的点睛之笔,恰到好处地提炼出历史的诗性元素。在影视剧资料的使用方面,创作者有意识地突出场景和氛围,而淡化情节和人物,这种手法既弥补了某些史料的不足,又避免了艺术虚构对整体历史感的破坏。动画、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历史文献变得生动、鲜活,乱云、怒涛等意象反复出现,既具有象征性,又增强了画面的流动感。
崇高的美学理想、深邃的历史意识、强烈的时代精神,三种因素交互作用,构成了 《长征》 鲜明而独特的文化品格。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纪录片样式,重大题材历史文献纪录片创作的关键就在于历史人物与历史精神的统一、历史记忆与价值认同的统一。这是 《长征》 的成功经验,也是 《长征》 给予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
文/李跃森 (作者为 《中国电视》 杂志执行主编、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