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童薇菁
电视剧《琅琊榜》已迎来大结局,热度却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豆瓣评分达9.3分,以及朋友圈中“梅长苏”与“靖王”的强势刷屏都足以说明,《琅琊榜》已经成为今年电视业最不可忽视的、异军突起的一支“奇兵”。
《琅琊榜》能够成为继“甄嬛热”之后又一茶余饭后的谈资,靠的是制作精良的诚意和观众对新晋硬派小生的追捧,但最关键的还是——凭借一部优质的网络小说底本做出了好文章。
“明知是陷阱,是虎狼之穴,可是仍然要去,利弊得失如此明显,却仍然要去抢,如此愚蠢,却又如此有胆魄的人,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这句为众多网友转发的惊人之语,说出了梅长苏得以成功的秘密:大格局、大情怀的《琅琊榜》以“重于泰山”的生死大义,激起观众重拾对英雄的审美热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向死而死,梅长苏与靖王躬身闯入夏江设下的圈套,说到底,还是为了昭雪七万赤焰军忠魂的不变初心,是为情,是为义。观众被二三赤子的热诚所感动,在一众小情小爱的电影荧屏里,也是许久未曾见到了。
被不断类型化的网络文学,单说古代,便已能细分成“架空”、“宫斗”、“种田”、“穿越”等多种类型,一部小说常常兼具多种属性。这些小说所表达的“历史观”无外乎这几种:其一,历史是由英雄造就的,不少“英雄”成为“救世主”或影响历史走向;其二,英雄是无力改变历史的。文本中不会出现全能型的主角,而是作为局外人的身份加以铺设情节。《琅琊榜》却是另外一类的代表,它不是简单地描绘历史,而是“模拟历史”——并非磨光了棱角的“历史叙事”,而是具有个性化眼光的“借古说意”。
正因此,对《琅琊榜》背后的真实历史痕迹,不必过度解读,勉强附会到宋齐梁陈的时代背景中去。《琅琊榜》的历史叙事毕竟是传统的,中国式的人文情怀,将“情与义”诉诸历史征伐并发挥悲剧色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统,一个经典的母题。
“问题出自朝廷,答案却在江湖”,《琅琊榜》中的一语倒正契合了它作为一部网络小说的特质——综合了架空、宫斗、武侠等多种特质。二次创作中,电视剧额外地加上了主角的爱情线,这一笔在原著中却是被掐灭的。原著中只对男性间的友谊进行浓墨重彩——它既是网络标签中的“苏”,也是中国文学叙事里的“同袍之义”、“刎颈之交”。
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多元类型的混杂叙述下,《琅琊榜》有些难以兼顾完全,把每条放出去的叙事线都拉平整。与大梁国实力相抗的大渝、通婚交好的南楚、首鼠两端的附属国夜秦,以及亡而复叛的滑族,建构的国家形态与大环境中,政治生态是非常丰富的,但在服务于情节上还是互动不够,宽而不深。这也体现在对人物塑造的“圆满”上。林氏父子与七万赤焰军的“逆案”,是因大梁皇帝忌惮其爱子日益壮大的势力与声望而默许之罪。那么,聪慧贤明的太子难道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耦国之患”?这在思智与行为上是不相衬的。梅长苏对夏江、秦般若等人在智谋上的“压倒性优势”,也使得整个故事的精彩程度稍有些遗憾。
虽如此,不可否认《琅琊榜》作为一部成功IP化的网络小说收获无数掌声的合理性。小说对话的文雅、典丽和机辩,电视剧“近景”机位切换与之的相得益彰。电视剧《琅琊榜》终究为“收视高涨,却评价低迷”的古装剧市场带来一丝新风,更重拾了业内与观众对网络小说及其二次改编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