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海财经大学马院等三家单位联合主办第六届全国马理论研究生学术论坛,刘洋主持,章忠民、上海财大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劲松致辞
5月29日,在一个由马道成公为群主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交流群”里,约500名各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下简称为“马院”)学子热烈讨论着如何借力录屏、录音事宜,因为这一天有些选择性障碍:除了各类专题主流理论讲座外,在上海同时有两个大型研究生论坛举办,而且论题聚焦相似,复旦大学马院侧重“守正创新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上海财经大学马院强调“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新飞跃”。但同时也是一种幸福的选择,每个论坛都是学术大咖云集,几天前群里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将得到正解。
在上海财大马院等主办的2021-2022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学术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黄文燕和上海财大博士生郭玉琦,以“青年理论学者的责任”和“追求真理路上的赶路人需要否定之否定的攀升过程”来表示了对论坛的感谢。在这个第六届论坛的学者主旨演讲中,业内专家辛向阳、陈学明、齐卫平、曹泳鑫、鲁品越、章忠民等从不同角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越”,让这个新论断从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走下来,化为立体可感,同时又催人奋进。
两位博士生代表发言,左为中国人大的黄文燕,右为上海财大的郭玉琦
问题由来:三次飞跃和新飞跃
在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三个定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自发表之日起,就引发了全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理论兴奋和不断探究。
上海财经大学马院院长章忠民回忆,在2019年于中国社科院举办的“建国70周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研讨会上,作为十位马院院长发言者之一的他,就提出了伴随着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三次伟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此后关于两次飞跃还是三次飞跃,也在马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
时至2022年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第三个《决议》,有了进一步明确的说法。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将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而邓小平理论及此后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系列主流理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此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简称“习思想”),在六中全会公报中,习思想被单列出来,在《公报》《决议》中均被描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样后面的两个新飞跃,显然就构成三次飞跃。
章忠民梳理新飞跃不同提法的变化
“习近平作为迎来百年华诞的总书记,既有客观条件又有主体条件来回顾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章忠民从正题反题和合题来阐释了自己的理解。
作为指导实践的理论同样也来源于实践,对新飞跃和三次飞跃提法的变化正是来源于实践的变化,这也生动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和鲜活性。同样的逻辑,章忠民也提到了从三次结合到两个结合的变化。在建党百年的“七一”讲话中,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但在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中,只提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章忠民提出两个角度的理解,一个理解是,进入新时代有了新任务新征程,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意味着大众化任务转化为“日常生活化”;另一个理解是大众化有了升级版,就是中国化和时代化,以此来推进大众化,就是日常生活化。无论是新飞跃提法和两个结合的提法,些微的变化都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化和普及。
新飞跃的依据:历史方位、历史任务、时代主题
对于新飞跃的依据,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辛向阳做了三个方面的分析。
首先是历史方位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针对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的理论指导,而习思想的新飞跃则是新时代的理论指导。新时代已经完成了小康社会的目标,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好中国的建设,同时要为世界谋大同。从理论上看,它与新时期一脉相承但又有巨大不同。
辛向阳分析新飞跃的三个依据
第二是历史任务不同。新时代要解决“强起来”的使命。早在2015年12月11日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总书记就讲过,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同时,他指出,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话语权不仅是软实力的话语权,更重要是硬实力的话语权,没有硬实力的强大的话语权,软实力的话语权无法实现。因此,辛向阳指出,强起来,通俗讲,也是建立在站起来、富起来基础上的解决挨打、挨饿后的“挨骂”问题。在新时代有三个时代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三是时代主题有了拓展。和平发展的主题依然没有变化,但是增加了合作共赢的内涵。
在大规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情况下,发展仍然是各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但是,目前国际格局下,逆全球化盛行,俄乌冲突以来,美西以意识形态站队搞“五四三”小圈子阵列,合作和共赢被越来越多地取代,然而现实中诸多发展中国家并未得到充分发展,依然需要合作中获利。因此,中国高举“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在夯实着新的时代主题。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以不同角度讲述“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因此,辛向阳认为,这八个字不仅是旗帜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因此也是一种精神。
新飞跃的意义:从现代性视角领域领悟
中国正在行进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一种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现代性角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新飞跃的意义。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马院双聘教授陈学明认为,首先,现代性应当是整体性的,而非片面性的,新飞跃就是要实现从片面性的现代性向全面性的现代性的变化。国家民族独立后的中国意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在经济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在获得GDP全球第二地位后,如果要“强起来”,必须要做到“富起来”的升级版,全面现代性也是片面现代性的升级版。
陈学明从现代性角度阐释新飞跃的意义
其次,新时代正视现代性的负面效应,找出真正源头并去消除它。陈学明举例,两极分化是现代性突出的负面效应,目前正在推行共同富裕以纠偏,而自然环境和生态遭到破坏,“单向度”人的消费主义盛行等也是负面效应。“这些都是为了追求富起来过程中,资本逐利带来的现代性负面效应,因此,现在要对资本设置红绿灯。”
第三,单纯实现现代性的同时还要超越现代性,通过超越使中国“强起来”。这种超越需要一定的条件,而习思想本质上就是超越现代性的理论引领。超越的奋斗目标是要超越消费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确立了“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提出高质量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国际上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义利观。“这些目标都是拥有世界历史的眼光和心怀天下的视野。也是新飞跃可以超越现代性所在。”
新飞跃的意涵:理论创造、时代之问、世界之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显示了中国对待外来思想的科学态度,是因为能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而获得成功的。在理解新飞跃的三重意蕴时,华东师大马院终身教授齐卫平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的坚定自信”。他认为,理论创造不同于理论创新,后者是原有基础上的继承,而创造则是原创性的理论。三个飞跃的叙事逻辑,将习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分离出来,独立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本质上是国内外复杂变动形势下的我党的坚定自信。从中国共产党人引领马克思主义现实运动的世界意义来看,前两次飞跃都是在克服障碍中实现,比如毛泽东思想是反对教条主义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克服照搬苏联理论中实现,但第三次新飞跃是用自我证明的方式,来实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马克思主义仍然有生命力的证明。同时,齐卫平也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也可以体现在为本土化实践融入民族基因。此次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结合,就是体现。
齐卫平(左)、鲁品越(中)、章忠民、曹泳鑫(右)分别分享了自己对新飞跃的见解
新飞跃也体现了我党三代领导人抓住了时代之问。上海财经大学鲁品越教授分析,在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来临时,中国不但错过了而且用自己的勤劳滋养了其他国家的发展,因此处于“挨打”,毛泽东带领中国赢得国家独立并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拨乱反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为让中国富起来但避免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所走的“依附性现代化道路”;如今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尾声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习思想体现了时代特点。章忠民认为,这个时代之问,也是集合了中共几代领导人的智慧,在习总书记这里集中回应了时代课题——建设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怎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党。
时代之问中也回应了世界之问。章忠民认为,第三次新飞跃发生在逆全球化之声此起彼伏之时,四个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愈演愈烈,此时,新飞跃的提出要为世界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等。
尽管新飞跃鼓舞人心并有巨大意义,与会学者也有强烈共识,新飞跃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一个良好开端,期待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大将会有更系统的阐释。
由刘光峰、金瑶梅,闫坤如、王芳四位院长分别担任论坛一和论坛二的点评,此为合影截屏组合
由徐家林、冯金华,李红娟、夏明月,王治东、张桂芳六位教授分别担任论坛三、四、五的点评。此为合影截屏组合
就在研究生学术论坛召开前的5月27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其中强调“要围绕三大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目标任务”,通过两个重大专项,加快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哲学社会可续创新团队。下午的论坛,有近60位全国高校的青年学子们分享研究心得,五个分论坛上都有学者予以点评指导。据今年3月新闻发布会透露,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本硕博在校生已达6.2万人,这是2019年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列入“国家关键领域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的成果之一。与会嘉宾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曹泳鑫寄语青年学子是生逢其时,当今是一百年前国际工运迎来马克思主义高潮后的第二个高潮,青年学子要走出书斋地承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使命。
无论是从自发的微信群里每日讲座发布信息交流的活跃度还是两个论坛上青年马克思主义学子的思考深度和改造世界的志向来看,记者都能感受到一种蓬勃的力量。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正在华夏大地不断被实践和丰富,来源于实践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生产也将在青年学子队伍中被推陈出新。
作者:李念
照片截屏:部分上财马院 李念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