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区块链作为新型互联网为何一度被妖魔化?公共治理领域,该政府主导还是企业众筹?4月1日,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教授、卓尔智联研究院执行院长蔡恒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区块链产业中心主任屈林做客145期线上文汇讲堂,在上海杨浦、文汇报社、东京展开了视频直播,近4000人次参与。现将整理文稿分五篇,以主题方式刊发。此为屈林与蔡恒进对话部分。
区块链一度被妖魔化,误用带来了对行业的诟病
屈林:从2008年比特币诞生起,区块链概念进入大众视野,但早期发展并不顺利,断断续续,经历了诸多波折。当我们在探索区块链技术研究路径时,听到了来自社会、学术界、产业界的许多不同的声音,有人将区块链妖魔化,因为它的一些如去中心化、匿名性、可追溯性等特点,使其在金融和数字货币领域已有许多的应用,这给区块链产业的应用和技术发展带来了一些诟病。有人把区块链当作传销,也有人认为它似乎无所不能,成为万能工具。
我们对区块链的技术发展路径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如何促进产业的升级和更新,同时也要为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做一些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方面的努力和研究。2018年5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正式成立了区块链产业中心,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特别是与实体产业的结合。
2015年4月23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揭牌仪式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湾谷科技园举行
成立区块链产业中心:规范认知和鼓励全新创新模式
我们希望通过产业中心的建设,实现两方面的目标。
第一,宣传区块链的技术和应用,同时促进产业规范发展。区块链本身可以说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而是一个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计算机、加密技术等领域,多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集成创新。应用的领域非常宽泛,所以导致大家误以为区块链是一种特别复杂、难以理解的新事物,甚至将其妖魔化。我们希望通过区块链产业中心的建设,以正视听,规范人们对区块链的理性认识。
第二,在区块链的研究过程中,我认为,区块链不仅仅是一项新技术,譬如它的“去中心化”或“去中介化”更多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创新。区块链系统中,不同主体间的协作方式、通证激励机制、智能合约,将引发资源配置和价值分配体系全方位的变革。未来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区块链+”或“+区块链”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创新,会呈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和实现凸发式的创新。
信息共享、多方协作、监督和激励是区块链在防疫中的优势
刚才蔡院长在解决痛点堵点中做了具体讲解,区块链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得到了一些新的应用和发展。
第一,通过区块链技术,逐步实现公共卫生信息在不同主题之间的的互信、互通和共享。
第二,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由上层统一部署和下达指令,逐级传达。在这次新冠疫情这种突发性的重大公共事件中,通过“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特别是3月期间,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或是公信力都在逐渐提高,区块链技术将使不同主体和社会相关方之间的协作更加及时、准确、高效。
第三,区块链具有较好的激励手段,就是所谓的token(通证)激励。通过区块链技术体现各参与方的主体责任和利益,可以运用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机制,来提高整个公共卫生治理的效率
总的来说,在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区块链的优势突出表现在在于信息共享、多方协作以及监督和激励等方面。
屈林在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做第145期文汇讲堂在线直播
如何辨别谣言,通过通证方式赢得信用,引导舆论
屈林:首先,我想和蔡老师探讨,在公共卫生治理中,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在哪些方面最切实可行,或最能突出表现其应用成效,能被社会大众、政府相关机构接受?
蔡恒进:我之前谈到的三大方面(舆论控制、科研激励与公共事务管理)都具有前瞻性,我们也不知道政府会在哪方面先行,但我们面临转型的问题,以出版界为例,现在大家都发现,过度追求在SCI影响因子高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并不一定对科研真正有益。又如,现在的舆论信息非常多,普通人到底应该相信谁?有些信息是谣言,但有些可能是正确的,有些一开始看似乎是错的,但最后证明是对的。对此,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在引导舆论方面做得更好,这就是区块链的基本价值中的存证功能,即说出去的话不能反悔。
通证激励的方式也是区块链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公共舆论非常重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对公众造成一定的警醒,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社会。公众可以持有不同的观点,政府倾向于表明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公众可以选择依据自己的观点站队,假设这种站队能够决定未来接受惩罚还是获得收益,那公众在选择站队时就会比较谨慎。最终,那些站队错误的人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正向的激励和一个负向的惩罚。那些为认知付出代价的人,在下一事件发生时,可能就会变得更加谨慎。因为他一旦把票投出去,就再也没有余票了,资源是有限的。
效应不大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观念上不够解放和前瞻
屈林: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至今已过去十多年了,特别近三四年,区块链技术在产业界引起巨大反响,但至今为止,区块链技术还未真正形成突破性的创新和应用。我们也在分析,这一技术在金融领域、智能制造领域、公共卫生领域,包括食品的溯源等方面,都已经得到一些应用,但力度还不够大,也不够完善。您认为,在此次公共疫情中,如果要强力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或障碍主要有哪些方面?
蔡恒进:我认为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观念的转变。观念是最重要的,假如我们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就不会投入资源。因为在其形成规模前,无法预知它的价值,就像新冠病毒还未扩散之前,大家都不会觉得它有多严重。但更重要的是,希望政府、国家层面愿意投入一定的资源,也希望能够得到各类区块链相关研究平台的支持。很多新技术一开始的价值并不明显,等到大众发现其价值时通常为时已晚。
2018年5月,摩根链首发GI食材溯源,用区块链技术保证食品安全
在科研和发明领域,我们可弯道超车,更新激励体制
在具体应用方面,除了舆论方面的信息共享外,区块链技术也可以用于科研。对于科研而言,我们应当更多的从其意义上进行研究,而不仅仅追求发表文章。由于在区块链上的操作不可更改,个人的贡献有目共睹,只要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可以分享出来,这会促进科研的快速进步,而且是大家一同进步。我们可以直接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出版,实现科技成果的共享。我相信这将会很有成效,也正好给了我们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因为西方的科研体制已经非常完善,所以缺乏改变的动力,而中国应具有改变的动力,弯道超车、重起炉灶皆有可能。
另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用来实现发明。一项发明不仅涉及发明者,也涉及专利的撰写、审查、推广和实施。现在所有的这些步骤都是分开的,但若放到区块链概念中,就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它们整合起来。从最初的发明设想一直到最终实施专利的过程中,各方可以共同进步,各得其所,每个人的贡献都可以被承认、被奖励。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机制,可以尝试去实施。
作为新型互联网,区块链背后是信任逻辑和价值逻辑
屈林: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发展,在公共管理领域中,政府和相关机构参与进来,随后,责任主体和利益相关主体参与进来,最后甚至广大社会公众都会参与进来。公共治理本身就是一个多方协作的共识机制,从国家层面来说,要达成一个共识。区块链首先作为一项新的技术,有其自身的技术创新发展逻辑,同时,区块链技术也带来了思维模式的创新,这可能是一个颠覆。区块链可称之为“第二代互联网”或者“新型互联网”,包括很强的信任逻辑和价值逻辑,可能就会牵涉到一些社会信任和发展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在构建智慧社会、诚信社会,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智慧体或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被诟病是因为私人主体的众筹而成了“割韭菜”
请问蔡教授,“区块链+”的应用如果没有太多障碍,甚至达成了一些公众共识,公共管理或公共治理的体系,应当从哪个方面入手更加有力?比如从政府端还是企业端,从用户端还是所有的参与方端?
蔡恒进:区块链技术之所以被妖魔化、被诟病,就在于利益出发的主体存在问题,因为变成由个人发起,但个人的能力有限,所以需要通过这种众筹的方式收集资本,最后很多就变成了“割韭菜”。事实上,区块链的发行主体应该是政府,或是基金会这类有社会公信力和资源的组织,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最初不需要太多的众筹因素,不需要通过割韭菜的方式来筹集资本和资源。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外金融行业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公共治理方面的应用应由政府主导
我们最近在写一篇文章,就叫《政府资助的IPO》。政府在这方面可以有强制性的措施,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了提倡使用新能源绿色出行,最初政府通过直接补贴整车的方式鼓励使用电动汽车,但导致真正被鼓励的可能是那些会动用社会关系的人群。假设运用区块链技术,政府可以更精准地实施鼓励,如鼓励提升电池性能,鼓励电能转化成动能的转换装置的研发,这是电动汽车最核心的两个部分。虽然政府愿意投资这一技术领域,但应当是以通证的方式进行精准或是对应用场景的鼓励,而不是通过笼统的方式。
在公共治理方面也是如此。比如新冠肺炎事件,我们鼓励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政府可以悬赏方式,将各方集中在一起进行研发工作。各公司投入资源,政府给予补贴,这样就可以通过通证的方式进行疫苗研究。例如,政府提供一亿资金,名义上一元视为一个通证,一亿元就是一亿个通证,所有公司作为主体都可以参与,对于愿意参加的公司,政府先给他们一亿个通证,而不是直接一亿元人民币。按照这种方式,最后真正有商业价值项目的通证价格就会变得很高,它不等于一元一个,而可能是十元乃至一百元一个。对那些不成功的项目,不值钱的通证,政府可以用一毛钱回收。所以,虽然政府最初提供了1亿,实际只投入(损失)了1000万。对成功的项目,政府不仅投资少,还可能赚钱。
屈林:就区块链生态建设而言,必须由主导方主持或参与主要发展过程,特别是在区块链用于公共管理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当然也包括区块链产业中心等行业机构,通过提供更多的平台,将许多关联方囊括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共同构建,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
(整编:袁琭璐 李念)
相关链接:
蔡恒进:区块链的通证和存证介入,还会有指数级暴发吗?|145期1
未来货币以信用背书,中国数字货币将加大金融竞争力|145期3
中国哪些城市、哪些行业,区块链核心技术走在前面?|145期4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