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Saying:正在创建五个中心(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唱响四大品牌(上海服务、上海制作、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在外国人眼里究竟是什么形象?现实中的上海是啥样?日前,在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与上海形象国际传播”为主题的2018公共关系国际高峰论坛上,上海交大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长余明阳教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国际媒体中的上海形象,同时,论坛也提供了一组显示上海特质的数据。“上海的发展比上海人快”的评价让我们反思。
十年外媒报道中的上海
我们搜集了从2008年1月1日到今年10月31日近十年的报道数据。关键词是上海,涵盖24个语种、342家媒体、55万篇关于上海的报道,平均每年5万篇。
世博会、自贸区、一带一路备受关注
先看报道的数量。从2008年开始到2018年,上海的被关注度持续上扬,几个数字非常显著,2010年因为世博会;2013年因为上海自贸区成立;2015年因为股市振荡、人民币“入篮”SDR和C919国产大飞机上线;2018年因为进博会。
语种中有两个想不到,印尼语排到第十位,马来语排到第十四位,都在韩语之前。这说明推进 “一带一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路透社最关注上海;受关注排在第一的还是纽约,上海这几年持续超过东京,居全球第三,这非常可喜。
“五大中心”建设辨识度鲜明,文体、旅游形象积极
再看报道内容。排在前三位的是证券市场、国内经济政策和国内经济问题。排在后面的几乎全部是经济问题。从积极面来说,上海经济中心的地位显著,在国内的经济界影响力举足轻重。但也提示我们上海对国际经济影响力的作用还没有足够凸现。
第三,看报道的倾向性。积极的占31%,中立占47%,消极的占22%,从文本情感分析来看,这个比例作为媒体报道属正常。其中经济新闻当中积极的和中立的加起来占比多于70%,社会新闻当中消极比例比较多。旅游和文体这两方面消极的比例非常低,仅4%,说明我们的舆情整体环境处于优化状态。
从经济形象来说,上海的“五个中心”建设颇受公认;从文体形象来说,报道幅度较大的上海电影节、上海书展、双年展、网球大师杯、上海之春国际音乐会、F1和市民文化节;从旅游形象来说,迪士尼开业对上海形象的提升有非常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
建议有意识提升上海标志性符号
最后,对上海形象在未来提升方面有五点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上海“五个中心”的优势,强化经济报道中的信息量和前瞻性。比如陆家嘴论坛,影响力要向达沃斯论坛看齐,提升上限。
第二,强化上海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标志性人物的报道。标志性人物未必是大人物,比如首尔的鸟叔。中性信息的挖掘和推广对城市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如姚明、王振义、吴孟超、徐虎,他们可以让一个城市有温度。
第三,注重创新引领,提高文体赛事的影响力。上海参加的都是国际上最高序列的赛事体系,但只是参与,希望能引领。比如说网球赛中有红土赛场的创意,纳达尔就是红土之王。
第四,强化危机公关的能力。
第五,有意识提升上海标志性的符号。说到纽约就是那个大苹果,巴黎是浪漫之都,日内瓦是欧洲中心,东京是有温度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文化的桥头堡。
习近平总书记说: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性格。我们以前只是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今天来关心外媒眼里我们的形象,这样能避免产生认知误区。
上海现状概览:成绩与挑战
●战略地位: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6340平方公里,是中国对外开放门户城市,特别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贯通东西,联动南北,具有非常特殊的战略地位。
●经济综合实力:2017年年底上海GDP总量达到了30000亿人民币,4000多亿美元;人均GDP达1.8万到1.9万美元。在JWC城市分级排名当中,居全世界第六,紧接着东京、纽约,总体跻身第一序列城市。
●金融要素非常齐全:有15个金融要素市场,居全国城市之首。去年金融交易额总额1400万亿人民币,今年预计接近1600万亿人民币。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上海由2017年的全球第六上升到第五。
●城市枢纽功能不断提升:上海两个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航运货运超过400万吨。集装箱吞吐总量已经连续多年名列世界第一,去年超过4000万的标箱。邮轮母港为亚洲最大。
●基础设施发展:轨道交通运营里程666公里,居世界第一,每年运送总量约35亿人次,每年有1000多万人在城市中来往。去年货物进出口总量超过了1100亿美元,占全球3.4%,占全国28.5%,是全球最大的口岸城市。
●集聚国际机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653家,外资研发总部有438家。与世界上89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
●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中国的第一个保税区,中国的第一个外商投资城市,第一个开出贸易负面清单,第一个开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创新领先:科技方面,每万人人均专利发明量是14.5件,综合科技实力居国内第二;独角兽企业排名,居全球第四;科技企业中模式创新发展迅捷,四新企业发展迅捷,智能制造基础良好;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的占比25%。目前六大新兴支柱产业约占规模工业三分之二。
●人类发展指数:201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价,上海的人类发展指数是0.852,在国家排序中,处在前20%。平均期望寿命超过了83岁,女性86岁,男性约81岁。
●生态环境:PM2.5,由2013年6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7年的39微克。
●人口构成:2400万常住人口中近1000万为新上海人;长期居住的外国人、创业的外国人,全国最多。留学生在国家创业中最多,有15万人。有600多家国际化、专业化孵化的机构,共近38万年轻人就业。
●挑战: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世界级大企业家、投资家还不够;国际机构积聚还不够多;城市软环境还需塑造得更好:有外国同业说,上海有个问题,上海的发展要比上海人的发展快。(文汇讲堂摘自上海2018上海公共关系国际高峰论坛现场主旨演讲《上海的愿景、战略与路径》中部分)
作者:余阳明、李念
编辑:王秋童
责编: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