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需要各国深化合作、共同探讨。”国家主席习近平给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来的贺信,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态势,为推动人工智能快速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在与会专家学者、上海科技界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要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机遇,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为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而努力。
注入新动能,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智能化水平
“身处上海的复旦大学,又一次感受到大时代只争朝夕的脉动和高校肩负的责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说,近四年来,复旦在脑科学、类脑研究、大数据等学科领域进行了系统布局。面对人工智能的新发展,复旦师生将不断寻求实现未来智能科技领域的重大原始突破,从而加快类脑智能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改善民生、促进城市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表示,当今时代,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引领性、战略性技术,已逐渐成为经济动力变革的新引擎和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必须要实现融合创新、聚力创新,推动多学科在人工智能领域从硬件到软件、从分析到算法、从行为感知到趋势预测的多重创新。
在经济社会的很多领域,人们已经看到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巨大的变革能量。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印杰表示,人工智能正逐渐替代流程化和重复性的工作岗位,然而现阶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所解决的行业问题,还只是点的突破,比如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等,要发展到复杂系统破局仍需时日。但这一天迟早会到来,我们必须要做好应对的准备。
与会学者、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教授吴力波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数字经济焕发更强劲生产力,为中国经济发展赋予新动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正如习近平主席贺信所强调,“中国正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将有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水平,有效增强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能力。”
积极以人工智能安全应用开创美好未来
人工智能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表示,这体现了中国面对新技术大潮,认真、全面、高度负责的认知、思想和态度。在他所主持的脑与智能科技主题论坛上,尤其在圆桌讨论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新技术进入社会,必然会给既有形态带来冲击。”他说,如何建立新规则,需要道德、伦理、法律等各方学者的研究跟进,兼顾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迎春说,习近平主席贺信中的这段话高瞻远瞩、系统辩证,体现了中国政府推动人工智能全面发展的担当和责任。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人工智能与法治’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经过深入探讨论,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共同发布了《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上海倡议》。”王迎春认为,发展人工智能要遵守几个基本原则,比如坚持向善原则、安全原则、透明原则、平衡原则、发展原则,“根据习近平主席贺信的精神,我们要善于用发展着的规则促进和规范发展着的人工智能,不断建设完善适应人机共生时代的社会规则,积极以人工智能的安全应用开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
“中国愿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各国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习近平主席贺信中的这句话,在与会学者中产生极大反响。张旭说,人工智能打破了人类语言、文化等交流上的障碍,这是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人类发展的共同方向。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中国愿意在技术交流、数据共享、应用市场等方面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作为“人工智能+医疗影像”领域创业者之一,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肖梦婕说,“我们应该更自觉地担负起科技兴国的使命,积极了解前沿技术,不断寻求自身的进步与突破,用技术造福国家、造福人类。”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林认为,人工智能有今天的发展,其根基在几十年前发展起来的基础研究。中国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偏向于应用,领域中的新概念、新想法更多还是由国外学者提出。全球交流有利于促进基础研究的发展,中国应广揽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人才,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长远基础。
多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表示,“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必须以创新的思维指导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发展,以革新的视角发掘人工智能助力多领域的可能,追随时代浪潮,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记者 姜澎
编辑:邵大卫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