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脑与智能科技前沿研究,专家提醒——
既要“耳聪目明”,更要布局下一代AI操作系统
人工智能(AI)在当下发展正酣,这波由数据、算法和硬件共同推动的热潮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那些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被一一创造出来。即便如此,好奇心还是驱使人们不断探究: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是什么样,又会以多大能量改变我们的生活?
昨天,以“智慧·融合:脑与智能科技之未来”为主题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脑与智能科技主题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聚焦脑与智能科技前沿研究,各界专家探讨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仿生视觉系统实验室主任张晓林说,人工智能简略地可以分为逻辑方法、学习控制和神经网络三大派系,前两者都是让机器在人为制定的规则中运行,只有神经网络利用了大数据让机器自己学习,形成了黑箱状态。
“人们无需对黑盒子过度害怕,宇宙和人脑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黑盒子,但并不影响我们去研究它们。”优刻得(UCloud)创始人季昕华说。
这一点在深度神经网络上也得到了验证,事实上,这个黑盒子现在已经不那么黑了。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席教授徐雷说,过去两年内,在至少3-4个方向上,人们已经对深度学习有了一定的解释,其中一个方向是从信息论角度,看信息在深度神经网络中是如何流动的,另一个方向是把网络中一些和因果无关的因素排除,发现深度学习是遵循因果关系的,是可解释的。
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从何而来,不妨看看这轮人工智能热潮从何而来。全球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领域奠基人艾伦·尤尔指出,这一轮人工智能热潮主要是由深度学习算法带动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必然面临着优化和提升算法的问题。
算法从哪儿来?业内比较“终极”的认识是借鉴大脑的工作机制。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齐涛说,中国科学院十分重视脑科学和智能科技创新,近年产出了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包括全球首个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全球首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处理芯片“寒武纪”的成功研制与应用等。不过,脑与智能科技的发展方兴未艾,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学术界、产业界、政府应该直面挑战。
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韬提醒,摩尔定律演进速度逐渐放缓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又一次受到硬件的制约,因此,为人工智能设计专业架构尤为必要。这点也在全球首个专用于人工智能处理的芯片“寒武纪”上得到体现,采用专用人工智能架构的寒武纪芯片运算性能可以比传统芯片高一到两个数量级。
人脸识别、声音识别、无人驾驶……对老百姓来说,对人工智能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让人“耳聪目明”的东西了,这也说明国内的人工智能企业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然而徐雷却提醒人工智能企业,不要仅仅做那些局部创新的东西,要提前开始布局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从历史经验来看,这才是能获取产业链上的大部分利益、彰显国家硬实力的核心技术。
作者:本报记者 沈湫莎
编辑:叶松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