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杭州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目标,成功筹办了G20杭州峰会,申办了2022年亚运会,实现了常住人口超千万,经济总量超1.5万亿元,人均GDP超2万美元。”昨天下午,在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发布会杭州专场上,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建平表示,在杭州书写高水平全面小康答卷过程中,“数字”“幸福”“宜居”是不容忽略的三个关键词。
数字是杭州的基因
近年来,杭州大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国排名前茅,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建设加快推进,之江、良渚、西湖、湖畔四大实验室横空出世,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启动建设。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基建加快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1.84万个,密度全国第一、渗透率全国第二。全球首个新制造平台阿里犀牛智造工厂在杭投产。拥有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168家,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全市上市公司总量212家,今年新增20家,总市值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三,总数量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四。
同时,数字赋能城市大脑不断迭代升级,形成“一脑治全城、两端同赋能”的运行模式,开发上线城市大脑数字界面,形成覆盖交通停车、文化旅游等11个重点领域的48个应用场景和204个数字驾驶舱,如“舒心就医”303家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先看病后付费”,服务超4700万人次。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首创“企业复工复产数字平台”、“杭州健康码”、“亲清在线”等应用,目前上线面向中小微企业和员工小额资金的政策260多条,累计“一键”直达兑付金额60多亿元。在社会治理方面,杭州依托“城市大脑”率先打造“移动办事之城”,让老百姓和企业办事像淘宝购物一样方便。公民个人事项92.56%实现“一证通办”,全面“掌上可办”、24小时“自助可办”、15分钟生活圈“就近可办”等大大方便群众生活。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杭州以数字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50%左右,“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治理第一城”“移动办事之城”建设全面推进,获得“新时代数字治理标杆城市”称号。
幸福是杭州的品牌
“去年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5.9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均居全国领先水平。全市人均预期寿命约83.0岁,高于全国平均5.7岁,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戴建平介绍,作为全国唯一一座连续14年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的城市,杭州着力打造人民的幸福城市,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确保每年完成10件民生实事,让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更靓。
在杭州“英雄不问出处,人人皆可成才”,每个人的劳动和价值都得到尊重和褒奖,厨师出身的程序员入选全球35位35岁以下青年科技创新人才,90后快递小哥评为高层次人才获得百万购房补贴,每个新来的大学毕业生都可线上申领1万元住房补贴,每位无房企业员工疫情期间都能领到500元租房补贴......杭州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理想栖息地和价值实现地,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连续9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今年以来又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28万人,城市发展与个人成才实现共生共荣。
宜居是杭州的本底
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杭州精心描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让“西湖繁星”“钱塘碧水”“江南净土”成为美丽中国大花园的生动写照。全市I-III水质断面超过90%,近5年市区PM2.5浓度累计下降44%,建成3000多公里城市绿道,森林覆盖率达66.7%,实现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主城区千岛湖原水饮用全覆盖。
“杭州不仅能感知数字赋能、未来已来的无限可能,也拥有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厚重底蕴。去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杭州成为拥有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三世遗’城市。”戴建平表示,目前杭州钱塘江古海塘遗址、德寿宫遗址、天目窑遗址等重大考古项目陆续启动。全市现有人类非遗代表作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4项,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
杭州“最美现象”从“风景”变成“风尚”,机动车礼让行人蔚然成风。同时,杭州大力组织开展“最美”系列人物评选,涌现出了陈立群等一批先进典型,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日渐浓郁。2019年,杭州在国内省会和副省级城市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位列第二。2020年,杭州再度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四连冠”。
作者:刘海波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