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快要出院了!想去看看春天的西湖!”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病房里,3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因为“多米诺”移植手术,从此成了生命共同体。3月25日,春分刚过,在浙大一院手术室走廊,30间、31间、32间、33间手术室,同时亮起红色“手术中”灯牌。4间手术室里的手术就像多米诺骨牌一环扣一环,上演着“你救我,我救他”的生命接力。
这几台“接力跑”手术,包含了高难度的“劈离式肝移植”以及最难的器官移植技术之一的小肠移植。我国著名器官移植专家、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和肛肠外科主任、小肠移植中心主任吴国生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这一天同时挽救了三个家庭,更是创造了全球首例“多米诺”肝移植联合小肠移植。
4个陌生人因为生命大爱“相遇”在一起
32间,一位年轻人因为车祸生命走到尽头,他的家人悲痛中决定以器官捐献的方式延续他的生命。他捐献的肝脏将分成两部分挽救31间、33间两位需要肝移植救命的患者。而31间患者“替换”下的部分肝脏可以挽救30间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同时,31间患者接受肝移植后还将接受小肠移植手术。
“多米诺”肝移植联合小肠移植涵盖了3台肝移植手术、1台小肠移植手术。所谓“多米诺”肝移植,是指上一位肝移植受者所要切除的肝脏同时再作为供肝移植给其他患者,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连续地进行移植。因为器官捐献的“大爱”与“多米诺”肝移植,让4个来自不同省份、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相遇在浙大一院重生。
32间手术室,早上9点整,浙大一院医护人员们向捐献者默哀致敬,随后这间手术室捐献的“生命大爱”,劈离成两部分的肝脏与小肠送出手术室,正式开启“多米诺”生命接力。
“多米诺”传递的第一棒——31间手术室
32间手术室捐献的其中一部分肝脏送到了31间手术室。这里的患者陈先生(化名),2年前因小肠坏死在甘肃当地医院切除了全部小肠,并且进行了多次外科手术,想要高质量地生存下去,陈先生只能进行小肠移植。
陈先生由于在当地医院多次接受过手术,并有多次输血史,免疫细胞会将信息贮存起来,等同样的事件再次发生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发动攻击,把它们“驱逐出境”。如果陈先生单纯进行小肠移植,那么这个“外来器官”势必受到患者免疫系统猛烈攻击导致手术失败。梁廷波书记带领的肝移植团队和吴国生教授带领的小肠移植团队大胆提出利用肝脏免疫特惠的特性来减轻小肠移植带来的严重排斥反应,经过数次多学科专家会诊后,最终决定进行“肝联合小肠移植”,为小肠移植“铺路”。
接踵而来的难题出现了,供肝移植放在腹腔什么位置?陈先生的肝功能正常,好好的肝切下来,移植上新的肝脏,是不是有点“浪费”?“他只需要切除部分肝脏为新肝腾出空间,再将切下来的部分肝脏移植给其他患者!”最大程度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同时对医生技术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挑战极限的器官移植多米诺的“第二棒”30间手术室
31间陈先生肝移植后替换下来的部分肝脏将活体移植给6个月大因为胆道闭锁肝硬化的男婴超超(化名)。来到世上才6个月的“小黄人”超超,出生后3天由于皮肤发黄,在2个月大时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在2020年1月进行葛西手术后并未好转,绝望的超超妈妈想要放弃,但听说在杭州浙大一院,肝移植可以救她儿子一命,于是抱着孩子求医浙大一院。
同时,32间器官捐献一分为二的肝,送往了33间手术室,这里因为肝硬化急需肝移植救命的45岁张女士(化名),因为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陷入生命绝境,想要活下来,只能肝移植。
31间,16点10分,器官捐献的供肝在张先生体内开始工作,这台肝移植手术并不简单,由于陈先生切下来的肝要继续移植给30间的“小黄人”超超,而切肝部分还要继续移植上新的供肝,这对胆管、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的长度缝合要求很高。肝移植手术由梁廷波书记主刀,为小肠移植铺好了路。
22点25分,梁廷波教授与吴国生教授联合主刀,最终将一段长约4米的小肠成功接入陈先生体内。由于多次手术,陈先生的血管条件不好,手术难度增加,通过团队通力合作,手术顺利完成。目前,3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都在肝移植病房中逐渐康复。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多器官移植中心,浙大一院秉承‘完成别人不能完成的手术、挑战高精尖’的移植精神,积累了大量的高难度器官移植经验。”梁廷波教授表示,此次全球首例“多米诺”肝移植联合小肠移植,代表了浙大一院的国家队实力。
作者:刘海波 王蕊 金丽娜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