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至3月9日,12天内,浙大二院相继完成6台肺移植手术。其中年龄最小的12岁,年龄最大的67岁。6例肺移植手术中,一位捐赠者捐献的一对肺源通过2台移植手术使得2位患者重获新生(一台双肺移植、一台单肺移植),其独特手术方式为全球首例成功尝试。
3月9日14时许,浙大二院4号手术间就像往常一般忙碌,但不同的是,这里正在为一名患有国内罕见家族遗传病的12岁少女“换肺”。3.5小时的手术时长,于这名少女来说,也许能换得一生的平安健康。她叫小静(化名),6岁时就开始出现咳嗽、咳黄色痰,还伴有发热、胸闷,家人便带她在河北当地医院看病。但是没想到,自此就开始了长达6年辗转就医的艰难旅程,在这期间,小静症状反复发作,长期住院治疗,小小年龄便承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在她8岁时,终于在北京确诊为“家族遗传性疾病肺囊性纤维化(CPF)”。
据了解,这是一种具有家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的先天性疾病。在北美洲白人中,每2500人中大约有1人受累,25人中有1人为携带者;但在国内,极其罕见。作为一种外分泌腺的病变,胃肠道和呼吸道常累及,且以呼吸系统损害最为突出。在常年患病过程中,患者常受炎症侵袭,全身营养状况不良。与死神斗争的每一天,都举步维艰。小静就像世界上其他CRF患者一样,接受着加强化痰、清理气道、控制感染、补充胰酶等对症治疗,但是肺部已经逐渐出现纤维化,就像一块渐渐变得僵硬的石头,不知哪一天就再也没有弹性。
专家告诉小静家人,肺移植是唯一而且有效的治疗手段。2019年9月,小静一家加入肺移植的排队大军,期待着奇迹发生。经过半年的苦苦煎熬,他们终于等到了好消息。2020年3月7日,小静一家经人介绍来到浙大二院,这是他们辗转求医的第4家医院。在综合ICU,小静即将接受双肺移植。CRF的儿童肺移植,这在国内开展较少。综合ICU的盛景慧博士说,在小静入住后,医护人员为她用上了ECMO,让她疲惫的肺暂行休息,并将肺移植手术的时间和大概过程详细告诉小静和家人,让他们能够清楚地知道即将面对什么。
3月9日下午,浙大二院吴明教授肺移植团队为小静进行了双肺移植手术。3.5小时的手术时长,对于在手术室外等待的家人来讲,无限漫长。他们焦灼的等待,希望这场手术可以逆转小静痛苦的命运。最终手术顺利结束,两片健康的肺正在小静瘦削的胸膛里活跃地舒张。昨天,小静已经撤除了ECMO,气管插管也已经拔除,正在用无创呼吸机帮助过渡。由于术前医护人员进行过详细的健康宣教,所以这名12岁的女孩可以非常适应地配合呼吸机帮助呼吸。之后,医护人员还要帮助他渡过抗感染、抗排异以及加强营养等多项大关。
据了解,2月27日至3月9日期间,短短12天,浙大二院相继完成6台肺移植手术。6位患者中,小静年龄最小,只有12岁,年龄最大的67岁。有3位患者来自浙江省内,3位来自省外(分别为福建省、江西省和河北省)。除了小静是国内罕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肺囊性纤维化(CPF)疾病外,还有一名患者患有无肌病性皮肌炎(ADM)所致的间质性肺炎。目前,6位患者术后均已成功撤离ECMO支持,生命体征平稳,进入后续康复治疗中。
“疫情之下,器官捐赠更为稀缺,能有幸得到捐赠的患者,我们应该尽一切所能帮助他们。疫情期间疫情防控力度不变,抢救危重病人的力度也不能变。”浙大二院院长王建安表示,此次疫情期间,浙大二院是全国范围内开展肺移植手术最多的医学中心,挽救生命,我们有准备、有挑战、有信心。
作者:刘海波 童小仙 周昀洁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