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宝鸡市吴山遗址车马祭祀坑。
在近日举行的“体验考古·感受文明”2018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研究员通报说,2018年,陕西省文物考古部门共计考古调查194.5平方千米,考古勘探2189.7万平方米,发掘遗址6.17万平方米,发掘古墓葬3095座,此外,开展大遗址项目12项,课题性考古10项,抢救性发掘4项,基本建设考古273项,“一带一路”考古2项,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
本届公众报告会由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社科联主办,陕西省考古学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八位陕西考古人,向公众报告了2018年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发现,内容涵盖史前及周秦汉唐各个时代,为文博爱好者献上了精彩的文化大餐。
▲图为“体验考古·感受文明”2018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现场。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研究员通报陕西省2018年度田野考古发掘情况。
去年,杨官寨遗址、石峁遗址、丰镐遗址、秦咸阳城遗址、秦汉栎阳城遗址、西汉帝陵、唐代帝陵等均取得丰硕成果,其中杨官寨遗址、秦汉栎阳城遗址获“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获“2016-2017年度田野考古一等奖,延安芦山峁遗址、澄城刘家洼芮国墓地入选“2018年六大考古新发现”。
杨官寨遗址是关中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罕见的中心聚落遗址,已确认的遗址面积达百万平方米,庙底沟文化墓地总面积9万平方米,预计墓葬总数超过2000座,已累计发现庙底沟文化墓葬416座,考古发掘了398座。
秦汉栎阳城遗址先后确定了三座古城,并在三号古城内发现了多座大型宫殿建筑,确定三号古城的时代为战国中期至西汉前期,即文献所载的秦至汉初栎阳。
延安芦山峁遗址经过2016年-2018年的考古发掘,在大营盘梁地点发现了大型人工台基及其上构建的多座规整院落,疑似中国最早的宫城雏形,对于研究中国聚落形态演变和早期礼制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孙周勇回顾说,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牵头,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区考古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共同承担的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之“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课题,已经国家文物局立项,进展顺利。
经过连续两年的全面系统调查与勘探,澄城县刘家洼芮国墓地考古已确认了城址范围,重点发掘了包括周代诸侯大墓在内的两处墓地,经过认定刘家洼应当为一处芮国后期的又一处都城遗址及墓地,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已勘探发现4处共计210余座墓葬,发掘82座,其中M1为春秋早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周系墓葬。
▲澄城县刘家洼墓地出土的玉玦。
▲宝鸡市千阳县陶窑遗址发掘现场及部分出土物。
▲富平县银沟遗址出土的瓷钵。
“刘家洼墓地所反映的器用制度,有着十分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性,与其他诸侯国相比,特点突出,为研究周代丧葬制度,葬仪、器用制度,提供了绝佳的案例。”孙周勇说,“不同文化传统、族系背景的居民共用同一墓地的现象,揭示了芮国后期民族、文化融合的真实图景,呈现出地缘国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周代社会组织、人群结构的重要材料。”
▲咸阳市龚西秦墓中出土的铜容器。
此外,西安渭桥遗址、空港新城窦家村唐代墓葬等抢救性考古项目,以及马腾空遗址、横山王皮庄遗址等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项目和“一带一路”考古项目均稳步推进。同时,周原车马坑实验室考古、石峁遗址出土黄牛、山羊及绵羊骨骼的古DNA研究等10余项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
另据获悉,自2010年起,中美田野考古学校已开办8届,2018年获得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立项,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国际田野考古培训学校。
文:文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
编辑:韩宏
责任编辑:朱 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