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玛沁,大武镇最热闹的达日路,一幢普通的四层楼房,“马积畜土特产品专业合作社”几个字格外起眼。年轻的英巴尖措推开了四楼展示厅的大门。
这里展示了合作社经营的畜土特产品的精品,有虫草、贝母、蕨麻、藏当归、雪莲花、黄蘑菇、黑枸杞等。有的有精致的小盒包装,有的是一小包一小包的,也有的是大玻璃瓶散装的,供客人选购后再作包装。这些都是青藏高原的特产,英巴说,这些都是阿尼玛卿雪山给我们的恩赐。
英巴是这个合作社管理层中最年轻的之一,5位副理事长中最年轻的一个,今年32岁。这个“少掌柜”主持着合作社日常的经营,特别是对外联络、推广、营销等非常在行。最近他制作了一本67页的宣传册,题目是《一家合作社的成长之路》藏汉双语。封面图是一队驮运牦牛在雪山跋涉,拼音注解是MAJIXUESHAN(马积雪山)。左上是“马积雪山”的商标LOGO。这个LOGO也是他设计的,灵感来自阿尼玛卿雪山的三座标志性雪峰。他说,“马积雪山”就是我们牧民对阿尼玛卿雪山的昵称,表达了内心的尊敬和亲昵。
从小生长在玛沁,英巴对阿尼玛卿雪山充满着崇敬和感恩。从东倾沟乡寄宿小学、玛沁县第二民族中学,到大武镇藏文高级中学,他一直生活在这片雪域高原。2004年,他考入西安外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寒窗三年2007年毕业返回家乡。他家中兄妹四人,排行第三,哥哥、姐姐、他,还有一个妹妹。小时候,他们经常上山找草药、摘虫草。父亲以前是村里的村长、会计。那时,父亲正和一些牧户一起倒腾当地的土特产品抱团致富。由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校长吉美坚赞先生倡议发起,合作社2009年12月注册成立,父亲担任理事长。发起社员141户,入社资金每户5万元。合作社当时在达日路买下了现在这个院子。
英巴说,那时刚毕业回家不久,正在自主创业的他看到父亲很辛苦,合作社经营不乐观,就放下手头的营生到合作社来帮忙,打理一些文案秘书的活计,诸如产品加工、销售推广等工作。当时,管理层5个人商定,为了合作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他们3年内不要薪酬。直到2013-2014年,合作社经营总算有了起色,他们才开始拿工资。合作社也盖起了这幢综合性商业楼,1-2层为商铺,3层为宾馆,4层为产品加工厂房、会议室、办公室等。如今,合作社势头不错,入社资金上升到每户10万元,入社牧户滚雪球般发展到523户,覆盖了玛沁的大武镇、雪山乡、东倾沟乡等5乡镇,拥有42万亩牧场。合作社主要经营蓄土特产品、食品原料收购、加工、销售,以及民族手工艺术品加工出售等。他们去年还以5500元的每户入股资金,接纳了2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社员共2600多人。
合作社抱团致富,带领贫困户共同脱贫的做法,得到了县里的肯定和支持。去年,虹口区选派的上海援青干部牵线搭桥,将来自阿尼玛卿的特色产品引入上海市场。去年11月8日,马积合作社的首家上海直销店在虹口区赤峰路开门迎客。合作社派了两名社员驻店负责营业。仅上海直销店近一年来,销售就有50万元。英巴说,合作社现在每年销售虫草60多斤,贝母、雪莲各30斤,蕨麻2万斤。虫草的采集期仅每年5、6月的40天左右,仅雪山乡的部分草场。合作社还在青海北部建立了黑枸杞养殖基地。
上海援青干部、玛沁县办公室副主任胡剑峰介绍说,马积合作社现在是玛沁县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据悉,合作社分红的金额,从2011年的15万元,到去年的237万元。七年累计分红728万元。对于建卡立档户,他们每年以入社资金的10%作为分红,分发给困难户社员。另外,他们连续三年针对玛沁的五保户、残疾人、无助老人等发放了8.4万元的生活补助救济金。英巴说,合作社还要扩大发展,要向玛沁的全部2镇6乡扩展,要团结起更多的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作者:叶志明
编辑:李伶
责任编辑:国内报道中心审核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