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车,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要冲,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上海对口喀什四县中,身为国家级贫困县的莎车县人口最多,脱贫任务艰巨。巴旦木,是莎车历史长河中的一张靓丽名片。当地种植巴旦木已有1300多年历史,种植面积达90万亩。近年来,上海援疆干部因地制宜,围绕当地盛产的巴旦木,在莎车打造了一条“甜蜜产业链”,精准助力脱贫攻坚。
在上海援疆莎车分指的全力支持下,近年来,当地鼓励农户林花间作,在巴旦木种植园中套种万寿菊、油菜花、向日葵等,并由此引来了赏花游客,为农民再添增收新渠道。眼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莎车县的这条集巴旦姆、蜂蜜、油菜、万寿菊和农业旅游为一体的“甜蜜产业链”正越来越壮大。
张乐义,便是这条产业链上一个兢兢业业的探路者。经过多年摸索,如今,由他一手创立的品牌“安羌源”,几乎每年都会代表莎车出现在上海的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上,无论是“安羌源”的蜂蜜还是苹果,均因质量上乘而大受市场欢迎。
▲产自莎车的“安羌源”蜂巢蜜。
66岁的农民张乐义,自1992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独自来到莎车县阿尔斯兰巴格乡,承包土地种起苹果树,一待就是26年。2011年,在上海援疆资金的扶持下,张乐义尝试办起了专业合作社,把乡里的50户果农集中起来,打品牌、换包装、拓渠道……把他们各自的“小打小闹”变成了规模化经营,不仅让苹果的销路扩大到海外,也让其售价节节攀升。
这几年,在上海援疆莎车分指的指导下,张乐义又把精力投到了养蜂上。“巴旦木的果是长寿果,花是吉祥花。当巴旦木花开时,若经蜜蜂授粉,巴旦木的产量将大幅度提高。而蜜蜂采得的蜂蜜,同样营养丰富。”张乐义告诉笔者。
养蜂伊始,尽管当地政府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维吾尔族同胞养蜂,但很多人因为不会干,因此也不愿尝试。“你们不愿意试,那我就先替你们试一试。”张乐义告诉周围的父老乡亲们。
▲大家伙对莎车的特色农产品纷纷点赞。
第一年,农民把100箱蜜蜂交给他来养;第二年,他还120箱蜜蜂给农民,每箱再多给5公斤成品蜂蜜让他们去卖。到了授粉时节,农民带着蜜蜂去给巴旦木花授粉,每箱又能赚上四五十元。光是这两项,每户农民每年就能增加近万元的收入,大大超过当地农民6000元的年平均收入。那段时间,张乐义没少挨蜜蜂蜇。但他却毫不在意,继续给村民们做着表率:“我们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上海援疆的持续支持,他们为什么要支持我们?我想应该就是希望我们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领头羊,带着大家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如今,村里的大多数村民都跟着老张投身养蜂事业,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这两年当地巴旦木的收购价也稳中有升。
据莎车县农副产品供销协会负责人张敖介绍,当地今年还出台了托底收购价,当市场价格高于托底收购价时,鼓励农民向市场销售,当市场价格低于托底收购价时,农民以托底价出售给供销社。如果市场价格上涨,托底价也将随着市场价格上涨,以此最大程度保证农民切身利益。
作者:王星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叶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