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油菜试验基地
食用油在日常烹饪中必不可少,而油的种类五花八门,超市中菜籽油、橄榄油、大豆油等金灿灿地摆满一架子,所含的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也各有差异,油是越贵越好吗?
国家油菜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汉中院士在华中农业大学于26日举办的“国家油菜良种联合攻关项目启动暨育种技术培训会”上的回答:不是。
他表示,越贵越好则是近年来民众陷入的一个购油误区,在他看来双低菜籽油脂肪酸含量合理,是最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大宗食用油。
▲王汉中院士在"国家油菜良种联合攻关项目启动暨育种技术培训会上作报告
王汉中介绍,双低菜籽油是指用芥酸与硫苷含量均低的油菜籽压榨出的食用植物油,菜籽油中的“菜油味”主要就是由硫苷降解产生的,其容易分解为毒性物质。
他解释,脂肪酸是食用油的主要成分,分为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日常从肉食中摄入的饱和脂肪酸已足量,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易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因此食用油应以补充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且饱和脂肪酸越低越好。
王汉中介绍,国内外的研究证明,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益于癌症、自身免疫和炎症类疾病的治疗,并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与视力、智力和脑力密切相关,能预防早老性痴呆病,帮助妇女在断奶后停止乳液的分泌。
王汉中给出的数据:与橄榄油、茶籽油、花生油、大豆油相比,双低菜籽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并且非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衡合理。而市场上价格高昂、颇受追捧的橄榄油尽管油酸含量高,但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都远低于双低菜籽油,饱和脂肪酸更是接近其两倍。
除了油菜品种的革新,油料加工技术也在更新换代,王汉中展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发的油料加工新技术。
与传统挤压从外部使菜籽破碎不同,他们的新工艺利用微波与瞬间加热让菜籽从内破壁,不仅工序减少了,还尽可能地保留了多酚、维生素、兹醇等活性成分且降低了油料中的化学残留,延长了食用油货架期。
菜籽能榨油,菜薹也是宝。王汉中团队选育出的油菜新品种,菜薹富含丰富的营养,不仅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生菜、包菜、莴苣等绝大多数传统蔬菜,更是具有高硒、高钙、低镉的特性,可在不富硒土壤中生长出富硒菜薹,能有效增强男性生殖功能。
▲号称“世界杂交油菜学科带头人”80岁高龄的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常年坚持在试验基地做科研
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介绍,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长期稳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的30%左右。目前,中国油菜科学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油菜品种杂种化率已达到70%,全国平均单产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文/文汇报驻鄂记者钱忠军 图/刘涛
作者:钱忠军
编辑:钱忠军
责任编辑:朱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