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二、第三辑出版
从诞生于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开始,漫漫时间长河中,中国的文字和书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珍藏了哪些书法碑帖的稀世珍品?
8月21日下午,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系列丛书《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二、第三辑)首发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该套图书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三万多件书法碑帖类文物中精选出的保存完好、易于呈现的珍稀精品,通过精心汇编,完整、系统地再现了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和精髓所在。
《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二辑包括《大观帖(卷七)》(宋拓孤本)、《澄清堂帖(卷十一)》(宋拓本)、《太玄真一本际经》(唐写本)、《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宋拓本)等10册。第三辑包括《大骤风卜骨、众人协田卜骨、御祭母庚卜骨》、《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楚王鼎》、《宋公栾戈、子孔戈、鄂君启节》等10册。
▲丛书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丛书主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认为,该书的出版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适应了广大群众日益高涨的对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书法的学习、鉴赏、研究的需要,有益于传承先贤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
据介绍,该丛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分十辑,共一百册,是安徽美术出版社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共同打造的经典书系。丛书内容涵盖了甲骨文、金文、砖瓦陶文、印玺文、钱币文、碑版、墓志、刻帖、简牍、文书、写经、卷轴墨迹等多种门类,形式上采用特种工艺,装帧考究,印制精美,以12开大开本对原作进行展示,作品图片完整、色彩真实、图像清晰,忠实地再现了馆藏文物的原貌与细节。此外,本丛书还邀请专家针对每件作品撰写研究评述,除了定名、时代、尺寸、释文、著录信息外,还对甲骨、金文、简牍的出土、递藏情况,碑志、刻帖的刊刻、版本考订,名家卷轴墨迹的装潢样式和鉴藏信息等都做了充分展示和介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第二辑中的《文天祥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墨迹本)》
>>>相关链接:
《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二辑)书目——
1.大观帖(卷七)(宋拓孤本)
2.澄清堂帖(卷十一)(宋拓本)
3.太玄真一本际经(唐写本)
4.草书醉歌行、游玉泉山诗卷(墨迹本)
5.董其昌行书赠张旭、题卢道士房诗卷(墨迹本)
6.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宋拓本)
7.康熙楷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墨笺泥金本)
8.文天祥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墨迹本)
9.元显儁墓志(民国拓本)
10.刘熊碑(宋拓本)
《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三辑)书目——
1.大骤风卜骨、众人协田卜骨、御祭母庚卜骨
2.王宾仲丁卜骨、般无祸卜甲、沚 其来卜甲
3.祭妣己卜甲、日月有食卜骨、典 象侯卜骨、宰丰骨匕、干支表刻骨
4.大盂鼎
5.—虢季子白盘、楚王鼎
6.宋公栾戈、子孔戈、鄂君启节
7.小子父己鼎、戍 鼎、作册般甗、利簋、禽簋
8.师酉簋、兽簋
9.颂壶
10.伯?簋、?盘、?盉
▲首发式现场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
编辑:李扬
责任编辑:叶志明
图片:均为国家博物馆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