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汉墓葬出土的镇墓俑。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记者从近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十里村崖墓考古项目清理的50余座两晋崖墓中,有近30座可确认为成汉时期墓葬。五胡十六国时期,以成都为统治中心、神秘而短暂的成汉政权揭开面纱。
项目领队龚扬民介绍,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项目施工范围内崖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东汉中晚期至两晋时期崖墓90余座。
东汉为陶棺,两晋为木棺
成汉(公元304年—347年)也称成,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十六国”之一。
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氐族首领李特率民入蜀,5年后在绵竹聚众起义。李特死后,儿子李雄继领部众,攻下成都,据有益州。
公元304年,李雄称王,国号为“成”,都成都;公元338年,李寿杀李期自立为帝,将国号改为“汉”。史书连称为“成汉”。公元347年,成都为东晋权臣桓温夺取,成汉灭亡,共历五主43年。
墓群位于成都市金堂县十里村6组,分布于毗河东侧浅丘斜坡上。墓葬皆坐东向西,总体呈南北向分布。墓葬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其中第一、二层墓葬时代为两晋时期共50余座,以成汉时期墓葬占主体,有近30座。第三层墓葬时代为东汉晚期,以东汉晚期墓葬占主体,共40余座。
东汉晚期墓葬由墓道、封门、墓室、侧室(龛)组成。墓道平面略呈长方形,多带砾石排水沟。墓室多为前后室,部分墓葬带侧室。葬具多用陶棺,多数墓室内凿有原岩石灶,部分墓室后壁阴刻阁楼、方胜等画像题材。
两晋墓葬结构简单,墓葬由墓道、封门、墓室组成。墓道平面略呈长方形,排水沟中不见砾石。墓室多为单室,大部分墓室中存长方形棺台,部分墓葬带侧龛及后龛。从棺台上碳灰痕迹判断,葬具多为木棺。部分墓葬在后壁角落凿原岩石灶。
“汉兴”是中国最早以年号命名的钱币
墓群出土随葬器物400余件,按质地主要有陶器、瓷器、铜器、银器、铁器等。陶器主要有陶罐、陶甑、陶釜、钵、鸡、狗、牛、马、舞俑、抚琴俑、镇墓俑等。瓷器主要有罐、盂、壶等。铜器主要有铜镜、印章、摇钱树叶等。银器主要有手镯和戒指等。铁器主要锄、环首刀等。
刻有“汉兴”年号的钱币,与三星堆青铜人像造型极其相似的镇墓俑,让考古工作人员联想到成都浆洗街桓侯巷成汉墓。“汉兴”钱币是成汉时期的官方钱币,也是中国最早以年号命名的钱币。
出土的镇墓俑,双眼外凸,头上有角,手中持长蛇或锤子,舌头外伸,咋看像扮鬼脸,略显呆萌。“这直接反映了成汉执政者的宗教信仰,说明当时的成汉政权信奉道教。长蛇象征吐火驱鬼神,锤子象征闪电等自然力量。”龚扬民强调道,这种造型的陶俑在中国其他地区、其他朝代并不曾有过。“镇墓俑对眼睛的强化,与三星堆青铜人像相似,而二者的制作年代相距近2000年,实在让人费解。”
龚扬民最后说,此次崖墓群墓葬形制丰富、持续时间较长,是研究东汉晚期至两晋时期四川地区人口迁移、技术发展及丧葬习俗的重要考古材料。目前,四川地区已发表的成汉墓葬不足10座。而本次清理的两晋崖墓中,有近30座成汉时期墓葬,其科学发掘对研究成汉政权性质、科技水平及宗教信仰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付鑫鑫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