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沈大成的樱花青团、老上海8号餐厅的春季樱花菜、南汇桃花节的桃花酿、桃花粥……如果要总结这些时令美食的特点,将花作为当季“限定”食材,已隐隐成为今春的一种流行。
4月的上海,桃花灼灼,樱花正盛,赏花的人群踏破沪上各大公园的门槛,醉眼醉心之余,与花有关的美食正成为申城的新“网红”。有专家表示,以花入食,仅仅凑热点、争“网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打造品牌。
“有效期”仅两周的“樱花宴”
去年,沪上老字号的“网红青团”是蛋黄肉松青团,今年则变成了樱花青团。打开沈大成的天猫旗舰店,虽然还标识着新品上市字样,但樱花青团的月销量已达到2.6万笔,这也是沈大成首次尝试在豆沙馅里加入樱花。
追随樱花脚步的还有一些商户推出的“樱花宴”。在老上海8号餐厅,樱花汁、盐渍樱花馅、新鲜樱花瓣统统入菜。餐厅主厨顾建明告诉记者,做樱花菜的灵感,来自东方明珠城市广场上的樱花林,餐厅就地取材,第一年收集、盐渍,第二年使用。“去年我们尝试推出樱花菜,食客的反响很好。”顾建明透露,此前上海没有做樱花菜的传统,去年他们是摸索和尝试,今年根据顾客反馈保留了口碑好的樱花菜,砍掉不成熟的菜肴,又组团研发了十余道新品。
“花季美食”热度能持续多久
记者这两天粗略统计发现,申城目前有不少应时应景的“花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花宴”是从无到有的创新,历史很短。比如老上海8号餐厅推出“樱花宴”至今不过两年历史。古猗园夏季推出的荷花菜,也是从三四年前开始尝试的,餐厅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小萍告诉记者,第一年做“荷花宴”时,菜肴不过四五道,到去年才逐渐形成体系。还有一种情形是民俗的“激活”。上海市桃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胡留申透露,在浦东南汇地区,桃花粥、桃花茶一直是传统的“桃美食”,四五月的青桃可以做成桃肉水饺,桃胶可以拿来做汤。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金培华告诉记者,随着今年年初电视剧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大热,与桃花有关的美食被挖掘和重新包装,成为今年桃花节期间的热点。
不过,无论是哪种情况的“花季美食”,例如荷花小笼、樱花青团等,如今都成了“网红”,蹿红得很快,但热度能持续多久尚不可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仲富兰认为,光蹭热度是不够的,“中华美食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一些以花入食的食品已相对稳定,比如桂花糕、菊花茶等都是经久流传,樱花菜、桃花菜、荷花菜等这些创新菜肴的口味能被多大程度接受,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从“网红”到品牌距离多远
鲜花作料入美食,要从“网红”真正变成一道人文风景,距离有多远? 仲富兰坦言,最大的困难在于“花宴”不能形成常态,比如申城樱花的花期在3月底4月初,夏季荷花的花期也就是从6月底到8月头上,最长不过一个月,作为应时应景的点缀可以,但作为餐厅的主打产品,显然并不符合经济效益。
在张小萍看来,光靠推出“花宴”特色菜,餐厅确实独木难支;想要形成品牌,赏花与尝花两者可以相辅相成。胡留申同样认为,可以从传统中挖掘新机遇,比如上海桃花节已迈入第27个年头,除了赏花,还承载着非常深厚的桃文化,完全可以成为打造新品牌的源头。
仲富兰认为,借势不过是“助攻”手段,自我创新才是品牌做强做大的根本,“网红食品”为创新开了个好头,而形成品牌效应要看创新的持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