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手术、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腹腔镜胆囊手术……如今在24小时内,医院就能安排病人实现住院、手术、术后观察、恢复和办理出院。这一被称为“日间手术”的模式正在国内快速发展。从现有实践看,它不仅加快了床位的周转、缩短了住院天数,还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近日,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与挪华威认证(DNV-GL)在上海宣布达成合作,共同制定中国日间手术行业规范与指南,促成国际标准优化。作为国内日间手术开展的佼佼者,仁济医院的最佳实践有望写入这份日间手术国家标准。
直面“住院难”,“变出”更多床位
不少患者都对大医院“住院难、手术难”深有体会,可医疗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变出”更多床位? 仁济医院核定床位仅1400张,2016年完成手术9.8万例,为上海最高,平均住院天数仅6.12天,在全国都算很低。做到这些,日间手术发挥了很大作用。
鼓励开展日间手术,也被列入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规划和各地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我国计划到2020年前,日间手术占所有手术比例要超过20%。在欧美发达国家,日间手术占总手术比例已超70%。
为了更规范地开展日间手术,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与DNV-GL订立战略框架协议,共同推动国际医疗标准和中国日间手术技术与管理规范最佳实践的结合,最终形成适合中国日间手术的管理标准和服务、评鉴平台。
300多种日间手术几乎覆盖各学科
仁济医院是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副主席单位,在促成合作的同时,成为中国日间手术标准开发的最佳实践单位之一。
从我国十多个省份开展日间手术的规模看,日间手术平均占医院年手术量不到10%。截至2016年,上海有28家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平均占年手术量的18.8%。而在仁济医院,2016年完成3万多例日间手术,占全院总手术量的40.1%,远高于上海和全国水平。
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在2015年向全国推出56种适宜手术术种。在仁济医院,开展的日间手术大大超过这一范围,突破300多种。“除心胸外科、神经外科等极高风险手术,日间手术几乎覆盖各学科。”仁济医院副院长闻大翔告诉记者,2016年该医院所有日间手术里,三四级的大手术高达51.7%,表明医院在强调数量的同时讲究结构,关注重点手术,体现三级医院的水平。
形成“仁济标准”,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仁济医院取得这些成绩,一方面得益于起步早,它是国内最早开展日间手术实践的医疗机构之一,至今已走过11个年头。另一方面,也与医院管理理念创新再造密不可分。
老百姓对“日间手术”会关心两个问题:第一,这个手术质量与安全性怎样?第二,费用更低么?这也是仁济思考的问题。
“开展大规模日间手术对预约、术前准备、医护调配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仁济医院医务处日间手术主管骆华杰介绍,医院成立了专门的日间手术中心,其中包括日间手术病床100多张、12间日间手术室,并专门开发了手术信息化管理软件。以选床位为例,借鉴机场值机模式,在日间手术中心的管理平台上,空余床位在医生的移动工作站上一目了然。
手术质量方面,仁济提出“三准入”“三评估”,即严格手术术种、患者、医师资格准入,严格术前评估、围手术期测评和出院前评估。
经过10多年的探索,日间手术形成了一套“仁济标准”,并带动快速康复、麻醉新理念用于临床,用仁济人的话说是:揉碎每个旧的环节,整合出新的动力。
从“仁济实践”看,延伸床位的价值,降低患者的花销,促进医院管理再造,日间手术中国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推进,最终将惠及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