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狗”又一次搅动围棋界。一个名为Master(大师)的神秘账号,在两个在线围棋平台上取得60场胜利,对手囊括了现今几乎所有最顶尖的人类围棋高手,其中最小的差距是一目半,而唯一的一场和局,是由于对手掉线。昨天晚上10点左右,“大师”自曝自己是“阿尔法狗”团队的黄士杰博士。
2016年3月,一场围棋界的“人机大战”引出了人工智能这只“黑天鹅”,彼时出场的“阿尔法狗”还会时不时出现人类初级棋手都不会犯的昏招,仅一年之后,它挑战围棋高手如砍瓜切菜,未尝一败。
有人将人工智能比喻为飞驰的列车,人们只有一秒钟与它擦肩而过,之后它就呼啸着离人远去。擦肩时寓意为人与人工智能的智力水平相当之时,如果把这个比喻用在“人机大战”上,那么韩国棋手李世石可能是人类最后一位战胜过人工智能的棋手。
“大师”出手打破诸多定式
从2016年12月29日开始,“阿尔法狗”披上“大师”的“马甲”,低调地出现在线上围棋平台上。通过观察它与高手对战的50多张棋谱可见,棋盘上几乎没有它不能落子的地方,这狠辣不羁的棋风与“阿尔法狗”大相径庭。
它一出手就打破许多定式:执黑与辜梓豪五段对局时,本应右边棋盘展开围大空,却突然点角;执白与芈昱廷九段对局时,故意“下错”定式“大雪崩”,这一源自古代的围棋定式已50年未有改变。
在英特尔中国技术计算架构师何万青看来,所谓定式,其实是人类思维从一般到抽象的表达,人们总是把复杂事物简单化,这是由于生物的进化决定的。所有计算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某些信息不是生存必需品时,就没必要进化出实体。
然而,人工智能世界里没有简化这一说——世界本来什么样,把它展现出来就行了。“阿尔法狗”在与李世石比赛前,被谷歌团队训练了世上几乎所有能搜集到的20000多张围棋棋谱,然后优化了算法。这种“监督训练”使其能在短时间内超过人类计算,达到取胜的目的。
“阿尔法狗”智商高却怕掉线
有意思的是,终结“大师”连胜战绩的不是棋手,而是掉线。在和职业围棋手陈耀烨对弈时,由于对方仅下了7手就掉线,而被系统判和局。这让许多人自嘲,从此要让人工智能认输,只有拔网线了。
人工智能的能耗令人咋舌。打造出全球首块5000万神经元类脑芯片的西井科技的工程师赵桢表示,“阿尔法狗”使用了64个搜索线程,装配为1920颗CPU(中央处理器)和280颗GPU(图形处理器),且在不断升级。谷歌总部团队提供的支持就是确保“阿尔法狗”与谷歌的服务器连接顺利,万一比赛过程中连接出现问题,还要准备其他备选方案。
“未来真正可以商用化、小型化的强人工智能必然是可以摆脱后台服务器、摆脱互联网、能应用于人类各项生产作业中去的。比如想在广袤的山区自动挖矿,就不可能有互联网,也不可能拖着一根长长的电线。”赵桢说。但令他失望的是,这次“大师”仍然没有摆脱网络,计算机结构也是上世纪40年代冯·诺依曼结构,这意味着,它仍然需要依赖网络连接更多的处理器来获得计算能力的提升。
何万青也并没有对“大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大师”自我曝光之前,他就坚定地认为这是“阿尔法狗”的升级版本,与他持相同观点的计算机科学家很多。
讨论也是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
世界各国都在布局人工智能战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迎春说,包括谷歌、IBM、微软、百度、阿里、腾讯等公司都在该领域投入重金,不少公司都在从互联网转向人工智能领域。尽管还未出现成熟的投资方向,投资人也并不吝惜在这里砸钱。
不久前,美国刚刚公布第三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不同于第一、第二份有关技术的战略,这是一份关于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战略。王迎春表示,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的到来会对原有社会规则形成挑战,甚至带来新的利益格局,有专家就认为,人工智能会加深阶级分化,在技术层面之外,我们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
令他欣喜的是,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讨论热烈而深刻。果壳网上一篇关于“大师”解密的帖子自发布以来,已经获得近300万的点击量。“关注和讨论有助于加速新鲜事物的到来。”在王迎春看来,这也是为何围棋人工智能每年总要弄出点动静来引起人们注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