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 (记者范昕)昨天,“笔墨·求索:潘公凯水墨艺术展”作为年度压轴大展亮相中华艺术宫。潘公凯身负学者、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多种身份,在美术理论、绘画、装置艺术乃至建筑等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并连续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担任院长。穿插并置于此次展览中的艺术创作、多媒体影像、理论文献等,集中呈现了潘公凯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中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于文脉传承与创新的个性化理解与探索。
在潘公凯看来,中国画的核心是“笔墨”。笔墨象征着独特的中国文化结构,是世界上其他地域的画种所没有的。几十年来,潘公凯在水墨艺术实践中,始终践行着自己的学术主张。
在这次展览中,人们看到近年来潘公凯画得最多的主题,是傲然不屈的墨荷。有评论家指出,自然形象只是潘公凯抒发情怀的出发点,他在画中要表达的乃是被自然生命意象所激发的感兴,他的作品展开了生机盎然、天人合一的宽大境界。在这些“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墨荷,有着潘公凯追求的写意与现代的叠合,强化形式构成的抽象性,使得画面形象往往显现出超逸尺幅的张力。
值得一提的是,潘公凯对笔墨形式语言的探索以及在结体图式上的拓展,都是接续传统的。此次展览特辟6个“影像空间”,展示潘公凯以“课徒”这一传统的学习传授模式与顾恺之、八大山人、黄公望、范宽、倪瓒、吴昌硕等一代代艺术大师的对话。一次次临摹,一次次致敬,是对传统笔墨规律法则的理解,也是对古代文人画文化修养和精神格调的领悟。